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人与事/烽烟笔墨:徐光耀和他的《平原烈火》(上)\慕津锋

2025-10-27 05:02: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前不久,我收到百岁作家徐光耀先生的一本签名著作《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心灵档案》。徐老在这本书的扉页特意为我题写了“慕津锋同志留念 徐光耀”。徐老的字刚劲有力。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在工作中我曾有幸翻阅过徐老的一部红色经典手稿《平原烈火》。这部小说是他根据自身经历创作而成,其创作与修改跨越了新中国的成立,因此这部小说也被誉为新中国第一部抗战小说,其地位与影响在新中国文学史上十分重要。小说讲述了一九四二年五月,日本侵华部队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展开疯狂的扫荡,华北大地一片悲鸣。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奋起反抗,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在作品中,徐光耀刻画了一批冀中军民奋勇抗战的群体,并通过他们展示出在白色恐怖氛围下,冀中军民同仇敌忾、不畏生死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

  这部小说的创作始于一九四九年夏。那时,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徐光耀所在部队在天津休整。亲历了绥远战役、平津张战役、太原战役后,喜欢文学创作的徐光耀很想把战地故事、战地英雄记录下来。那一时期,他心里一直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他想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个大部头。七月七日这一天,徐光耀特意请了创作假,开始准备创作。为了这次创作,他给自己立下规矩:精力集中,力量集中,意志集中,排除任何障碍,任何诱惑,不要为任何的讥讽所动摇,所挫折。为了完成这次创作,他将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的司令员王先臣的遗像挂在墙上,他决定以自己终生难忘的“五一大扫荡”为素材写一部长篇小说。创作开始后,曾经的战斗如王家堡战斗、护驾池伏击、双井村突围、朱家庄喋血……众多的英雄如王先臣、旷伏兆、乾云清、李福贵、石俊德、齐寿昌、刘敬礼等纷纷走进他的脑海,走进他的心中,走入他的笔下。写到动情时,徐光耀常常忍不住流下眼泪。因为有充实的创作素材和真挚的感情,这次创作非常顺利,徐光耀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初稿,厚厚的一沓稿纸上,写得密密麻麻。

  同年十月底,徐光耀带着自己的这部心血之作前往北京参加军区运动会。其间,他拿着手稿去拜会了自己曾在华北联大文学系学习期间的老师,时任《文艺报》主编的陈企霞。看到学生拿来的手稿,陈企霞非常高兴,他对徐光耀的文学创作一直充满期待。陈企霞很快便看完了这部小说,他很喜欢这部作品,但他希望徐光耀一个月内要完成对作品的修改,有些地方可以写得再厚实些,但不要大改,因为他想赶紧拿去推荐发表。一个月对徐光耀而言时间实在太过紧张了,为了鼓励学生,陈企霞特意写信鼓励徐光耀要相信自己,要“勇敢完成任务!”

  在老师的殷切希望与鼓励下,徐光耀开始了又一次的“战斗”。他认真思考小说的结构,人物的角色,连人名他也都认真进行考量,白天晚上他几乎连轴转。在这次修改中,徐光耀十分注意加强对军队和老百姓的关系描写。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他终于按照老师要求修改完自己这部小说。在将作品寄给老师陈企霞后不久,他就收到回信,老师让他尽快来京面谈书稿。在信中,陈企霞告诉徐光耀,他已经把稿子交给好友《人民文学》编辑严辰看过,严辰准备抽取一部分与周铁汉有关的章节合成一篇小说《周铁汉》,发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到了北京后,陈企霞安排徐光耀住在自己家中。在北京修改稿子并不轻松,但在老师陈企霞和严辰的帮助下,一切进行得还是非常顺利。有一天晚上,为了改稿和起书名,陈企霞特地把严辰、秦兆阳、唐因、徐光耀等人叫到一起,稿子内容探讨较为容易,但到了书名,却为难了好久,三十多个书名,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最后还是秦兆阳一锤定音,起名为《平原烈火》,大家认为这个名字好,就这样《平原烈火》诞生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