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缤纷华夏/黄龙漫游记\陈文洲

2025-10-27 05:02: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黄龙五彩池。

  车子在蜿蜒的山道上盘旋而上,窗外是掠过的云杉和偶尔一闪而过的、戴着雪冠的远山。二十年的光阴,仿佛就在这盘旋之间,被压缩又拉长。记忆里那条颠簸的、尘土飞扬的土路,已被这平坦的柏油路取代;当年那需要耗尽全身气力、肺叶如风箱般鼓动的跋涉,如今已被舒适平稳的交通与缆车,化作了一段从容的、渐入佳境的序曲。

  抵达景区入口,游客中心工作人员身着统一制服,面带微笑地为每位游客提供指引。清晰的导览标识、便捷的购票系统、洁淨的洗手间,处处可见人性化的设计。踏上木质栈道,脚下传来坚实而富有弹性的回应。栈道宽阔,依着山势蜿蜒,两侧恰到好处地设置了休息长椅和观景平台。

  黄龙,像一位曾经隐居的、不修边幅的仙人,如今整理好了衣冠,以温和而雍容的姿态,周到地接纳着四方的仰慕者。

  它们就那样,毫无预兆地,再次撞入了我的眼底——是五彩池。

  那一瞬间,我几乎停止了呼吸。我的职业,使我的一生都仿佛浸淫在色彩的王国里。我熟悉冰种翡翠和彩色宝石的浓艳欲滴,也懂得亚历山大石在光线下奇妙的变色魔法;我曾在显微镜下,痴迷于欧泊内部那片如同宇宙星云般流动变幻的“游彩”;我也曾费尽心思,去模仿月光石那幽柔的、恍若月华的晕彩。然而,在这里,在这海拔数千米的高处,自然这位无所不能的大匠,以一种近乎挥霍的、磅礴的笔触,将我所有关于色彩的记忆与知识,彻底击碎,然后又重新熔铸。

  它们不是静止的。看啊,那一池,是初春柳芽般娇嫩的鹅黄,清澈见底的池水,将池底乳黄色的钙华岩床映照得如同一块巨大无朋的、半透明的“蜜蜡”,阳光穿透水面,整片池子都在微微发光,流淌着蜂蜜般温润的光泽。紧邻着它的,却是一潭幽邃得不见底的碧蓝,那蓝色,比蓝宝石还要深沉、还要纯粹,仿佛将整个天空的寂寞与雪山的冷峻,都沉淀在了其中,凝成了这一汪一眼万年的深邃。

  而最令人心旌摇曳的,是那一片片依着山势,层层铺展的梯田状池群。池埂是自然天成,蜿蜒曲折,如同大匠手下不经意却又妙到毫巅的线条。池水呢?从池心浓郁的、化不开的钴蓝,渐渐向四周氤氲开来,过渡到如同玻璃种翡翠般通透的浅绿,再到边缘那一抹柔和的、如同雏鸟绒毛般的黄绿。那池埂本身,因常年流水的滋养,覆着厚厚的、海绵般的苔藓,呈现出乳白、浅褐与淡金交织的复杂色泽,仿佛为这一块块巨大的“宝石”镶嵌上了一圈天然去雕饰的“扭索纹边”。

  此刻,面对这满山遍野的、浩荡而和谐的色彩交响,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谦卑与无力。在这天地间最本真、最宏大的色彩叙事面前,显得何等匠气,何等微不足道!我忽然明白,我穷尽一生所追逐、所模仿、所试图固定的,不过是这黄龙山水间,那流动不息的光与色的一缕魂魄,一个瞬间的定格罢了。

  山风拂过,带着雪线的清冷气息,池边的丛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亙古的低语。池水被风揉皱,漾起万千细密的涟漪,水底的色彩也随之流动、交融、变幻,像一匹被无形之手抖动的、光芒四射的巨幅绸缎。在这流动的光影里,我仿佛看见了二十年前那个满头大汗、眼神里只有征服与惊叹的青年,他的身影,与此刻这个站在这里、内心充满宁静的对话与感应的我,缓缓重叠在了一起。时光,似乎也在这五彩池中,失去了它线性的流向。

  下山时,夕阳正将最醇厚的金色,毫无保留地倾泻在群山之巅。远处的雪峰成了燃烧的火炬,而近处的彩池,在渐浓的暮色里,褪去了白日的明艳,变得愈发沉静、幽深,像一曲华丽交响乐的尾声,余韵悠长。

  我终究带不走这里的一片水色,一毫光华。但我知道,我往后余生,每一次面对工作中那些沉默的石头,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片高地上的瑶池,想起它给予我的震撼,以及那份因完善设施与周到服务而愈发凸显的、纯粹的自然之美。我会尝试着,与这片山水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我那彩宝匣中的每一道光,每一种色,从此,都有了它的来处与归乡。

  二十年的光阴流转,这次黄龙之旅在变与不变的碰撞中,给了我最好的答案──变的是岁月心境,不变的是山水的包容;变的是更完善的设施和服务,不变的是那片治癒心灵的湛蓝。那抹沉淀在心底的蓝,是瑶池千年如一的澄澈,也在心中漾起无限涟漪。黄龙,这片山水对于香港同胞而言,更是体验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国家发展的绝佳契机。在这里,既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能见证国家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再一次踏足黄龙,是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拥抱,也是对国家发展的由衷赞叹。走进黄龙,赏山水之美,绘祖国繁荣画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