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暄暖人生/脱下高跟鞋\香 宁

2025-10-28 05: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刚入职场的那些年,学为人处事是第一课,学穿着高跟鞋出去开会竟也是必修课。从三厘米到五厘米到八厘米,后来我甚至练就了穿着高跟鞋一路小跑的本事。

  时隔多年因为工作环境的转换,我已无需再穿高跟鞋,便装波鞋是常态,即便出席活动,大家也都身着类似的装束,十分轻松。直到工作原因,我又回到了商务会议、活动的日常穿着。

  那天去拜访客户,对方是一家跨国上市企业。我初入金融圈,第一位上司曾严肃地批评过我那破旧的小行李箱,以及普通平底鞋。认为以这样的配套示人,拉低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对于职场新人而言,这样的话肯定印象深刻且留痕深远。以至于当我接到会议通知时,本能地在鞋柜翻了起来,曾经的昂贵高跟鞋们都被二手给了需要的人。仅存一双黑色漆皮八厘米高跟鞋,我毫不犹豫踩了进去,提着精致小包出门了。

  走到楼下路边等车,我意识到大事不妙。我的左脚被鞋头挤得很痛。或许是我体重增加,或许是皮鞋老化,又或者是我太久没穿高跟鞋已经不适应穿高跟鞋的走路姿势。我的脚在鞋里变换着角度,毫无帮助。可是车已经到,我只好硬着头皮上车。好在点对点交通,基本不需要走路。真正的麻烦是会议结束后,对方饶有兴趣地要带我们参观他们即将搬入的新写字楼,以及公司历程展示厅。我忍住剧痛,一步步走过两个街区,抵达新地点,又站立约半小时听取介绍。有一瞬间我觉得脚被上了刑具,不断骂自己为何要自寻烦恼。

  等参观结束我看了一眼时间,还要赶去参加一位朋友的欢送会,她要派驻外国,明日启程。下班高峰期,叫不到车,十分钟的步行距离,网约车的价格竟然飙升至接近二百元。另一位朋友已经电话来催促,我一顿诉苦高跟鞋这祸害,又在路口焦急地导航辨认方向。

  等我咬牙走上漫长的天桥楼梯,走向中环广场大门,看到了正来接我的朋友。我扶墙咧着嘴叫:“脚痛得不行了,我想光脚走路。”他看了看地面,“痛成这样,把鞋脱了就是。这大理石地面也算干净,没事。”我毫不犹豫除下高跟鞋,光脚走在写字楼内平滑的大理石路面,那一瞬间如释重负。我笑着对朋友说:“我这样太不雅观了,你别走在我身边,免得让你尴尬。”可朋友却说:“这有什么,大家肯定知道你是万不得已被这高跟鞋折磨成这样的。我陪你走,别想尴尬不尴尬的。回家好好洗脚就是。”

  于是光脚一路走到会展中心内,抵达附近的酒店餐厅聚会地点。餐厅服务员在朋友的说明下,贴心地去向酒店要了一双拖鞋给我,好让我不用继续光脚用餐。欢送朋友的聚会,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用来了探讨高跟鞋对女性在职场的重要性,结论是这早就不是必需品,更不是女性在职场的标配。毕竟对客户的尊重,绝不是靠穿一双高跟鞋赴会来体现。

  朋友们的体贴和酒店餐厅的人性化关怀,缓解了双脚的疼痛。而我,也终于放下高跟鞋代表尊重和职业女性的执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