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以其花色洁白纯真、花香清悠含蓄备受赞赏,更因只在夜晚开放而独树一帜,自古以来颇受文人墨客称颂,被赋予“月下待友”雅称。
我记不起是哪一年开始种昙花,大概出于好奇,想窥其真貌,如何在月下“待”友,从朋友那里弄来一枝几叶,插在盛满泥土的花盆中。如朋友所说,昙花移植没有根也能成活,果然在春风春雨的沐浴下茁壮生长。
不过,看着它粗枝硬叶的样子,而且新叶是从旧叶边缘的节点上冒出来,杂乱无章,我有点疑惑,它真的能开出让人赏心悦目的花朵吗?两年后,那盆昙花却真的长出两个小花蕾。我天天期盼,待到花蕾长到大约有十多公分长,像梭子般含苞待放时,每晚都要到后园走几回,生怕失去观赏它怒放的那一刻。
那天夜晚,久等的昙花终于展露真颜。月光柔滑地洒在如白玉般温润的花朵上,一片片长型的花瓣有序排列,组成一个巴掌大的圆轮,在月光下优雅地展示着,与赏花人的眼神默默交流。此时无声胜有声,夜的静谧更增添昙花的神秘与魅力。
第二天,我把昙花照片传给一位文友。她很喜欢,说和丈夫马上开车来看。我告诉她,花朵已经萎缩。她有点失望,真的是昙花一现啊,再三吩咐,明年开花时一定要告知,多晚都不怕。
我颇有点“压力”,唯恐昙花来年不开,辜负人家一片好意。昙花怕冷,经不起这里冬天冰雪的摧残,我们提早把它搬进室内,等开春天气和暖了再搬到后园,悉心照顾。幸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又一个初秋,那盆昙花开得更多更好。
文友夫妇应约而至。那天天气阴泠,没有星月,我们不能久坐外面,举杯邀明月,共赏昙花香,只能室内喝茶,屋外赏花。朋友仍是满怀高兴,因为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亲睹昙花怒放。临走时,文友不无遗憾地说,要是昙花能在白天开放多好。我也同样感慨,羞涩而孤独的昙花,为什么不在白天,在阳光下与其他花儿争艳斗丽,而甘于寂寞在夜晚展现,且瞬间收敛?问昙花,它默默无语。
随后多年,昙花依然用美丽花朵在“月下待友”,我也照常每年搬进搬出,只是月下赏花的兴致越来越低,以至有时连它开花也不察觉。直至今年,它突然给了我惊喜。
那天,我们有事一早出门,回家时太阳已升上半空。正准备为花圃浇水,忽见昙花怒放。那几朵纯洁如白玉般的花朵正沐浴着明亮的阳光,与不远处的红色大丽花遥相对望,那样从容自在,妩媚动人。我难掩内心喜悦,赶紧用手机把这难得的片刻记录下来。
我对这盆昙花的花朵忽然舍弃温柔的月光,而大方拥抱热烈的阳光感到奇妙。它似乎也触动了我的心灵:人世间,真的万事都有可能。
记得前几年,有一次朋友茶叙,都是上年纪的人,自然有同感:哪一天走不动,儿女工作忙,佣人请不起,怎么辨?有人说,如果有个“懂事”的机器人就太好了。我们都笑他异想天开。可是看现在,AI时代已经拉开序幕,机器人已在各个领域,包括医疗护理界,崭露头角,离大家期望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花是植物,尚有惊喜,更何况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