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一大早已抵达首都机场,久违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一下机便直奔市区开会,乍看气温已在十摄氏度左右,但人却不觉寒冷。
下午,放下工作在建国门外大街附近闲荡,途经光华路、永安里一带,深秋的京城,银杏处处,遍地黄叶。像笔者这种匆匆忙忙的赶路人,两三天来来去去,独自逗留一个城市,偶尔停下来,在午后骄阳拥抱下,看着黄叶飘飘,任由路旁小店拿铁暖心。此刻,恼人的工作,烦心的俗务,都恍似烟消云散,随着落叶飘走了。我心依旧,不亢不卑,不疾不除。面对这眼前的一切无怨无悔,义无反顾……
晚上,既然来到了首都,北方的朋友邀请,每次都是盛情难却。有时一大班新知旧雨满堂欢聚,有时三两老友小酌几杯。没想到这次自己赶上了全年度最大的一次世纪大月亮,十五月亮十六圆。几位久别重逢的老友,坐在酒店八十楼的餐厅里,倒也能清晰见到圆圆的大月亮。瞿总,一位金融才俊,他问大家,是否觉得大月亮其实也很幸福,因为世人总将团圆、圆梦、圆满的事情与它结合在一起;Eileen,一位专业女律师,她却不以为然,她觉得月亮是寂寞的,永远都只有它一个,它的光也是来自于太阳……笔者喝下两口威士忌,只好笑着说,不管它是幸福还是寂寞,起码今晚我们是幸运的,美景美酒当前,良友良夜欢聚嘛!大家都笑着称是。
翌日,还是一个会议接一个,终于又到了晚上。笔者选择独自在长安大街上骑骑车,散散步。记忆又把我拉回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北京,那个属于仲安与恩嘉的故事。他们在北京曾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也是深秋,也是长安街,他们带着小儿子来首都短住,大儿子则留在上海。眼前的长安街,笔者仿佛看见他俩骑着自行车就在我后面,车铃噹叮,轻轻的话语,浅浅的笑声……人或许可以回到从前,在平行时空里,时间与空间永不需要被定义定格。
想着想着已快到天安门广场了,放好自行车,信步而行。晚上的广场灯火通明,人还真不少。天安门城楼两边亮着灯影的喷水池,水柱有规律地舞动着,吸引了不少手持小国旗的朋友在此留影。再往前走,整个宏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已然安静地出现在笔者的正前方,凝视着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转身背后便是耸立在广场中央位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日夜守护着城楼。每次来京,这就是笔者必然会去的地方。
北京,虽不常来,但一年还是要来几趟,工作、祭祖或旅游。这座城市稳健与深沉,或许你不易察觉到它的蜕变与突破,但它从没停止更新与进步。这就是北京,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人同笔者,来此“古城”走走,走出属于自己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