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一望辽阔\李 梦

2025-11-20 05:02: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颉元芳画作《远方》。\作者供图

  当代中国水彩取材多元,既有描摹城市与自然山水的风景画作,也有人物肖像和静物作品,亦常见以水彩为媒的抽象创作,风格多变,各有姿彩。近日,在中国美术馆欣赏内蒙古水彩画家颉元芳的个展“远方”,从四十多幅水彩画作中见到这位自北疆远道而来的艺术家,如何透过纸笔与色彩,铺展她心中的家园故乡。

  一入展场,便被《远方》一画吸引。这件大尺幅画作曾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斩获金奖。画面内容并不繁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一男一女占去画幅前景大半,相伴而立,凝神望向前方。背景简约,一望无垠平原上隐约见到河水蜿蜒,静静流淌。画家巧妙以侧面剪影呈现画中人物,线条利落而有力量;用红、蓝、绿等高饱和度的大面积色块描画人物衣饰,生动却又不显浮夸,由此传递出草原牧民性格中的淳朴与沉实。

  不论《远方》抑或今次展出的其他画作如搏克手系列、那达慕系列等,皆是颉元芳常年深入乡间采风的成果。对于生长于斯的故乡,她充满眷恋,并渴望以绘画抒写所见及所感。我们读刘亮程或李娟的散文,书中那些质朴真纯的文字让我们对辽远的新疆充满向往,而看颉元芳的画,则让我们对内蒙古的广袤草原,对草原的晨昏与四季,以及牧民与这片土地的相伴相守,有了更为直观也更亲切的体认。我们每每用清透与轻盈形容水彩画的质感,而在颉元芳的作品中,水彩这一媒材的质感为之一变,变得更厚重深沉、更有力量,与画中牧民日复一日的劳作与生活的基调和底色更为契合,也尤能展示北地草原山川风物的厚樸与苍茫。

  诚如画家本人所言,“远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对“未知的探寻,对美好的寄托,对生命本真的回归”。细读这些画作,宛若步入一场返乡的旅程,于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中回溯而上,寻找曾经的羁绊与慰借。在展厅流连时,我想起黑人画家雅各布劳伦斯(Jacob Lawrence)用大面积色块和冷暖色的鲜明对撞,描画黑人族群对新大陆的向往;法国人高更在大溪地的异乡,找寻爱与原初生命力的热望。无论中西,无论风格媒材如何,画家们对画中人性情的敏锐捕捉,以及对生命本源的求索和观照,始终如一。

  牧人迎风而立,或舞或乐,在广袤之间。久居喧闹拥挤城市的我,难得的,在这场展览中,一望辽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