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文淇、闫妮、宋佳、高叶、欧豪、李雪琴……《三滴血》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我正是冲着胡歌走进了影院。
为何这么多实力派愿意加盟这部影片?我想核心原因在于它聚焦了“拐卖儿童”这一现实痛点。近些年,国家持续重拳打拐,被拐家庭的悲剧屡屡冲上热搜,这无疑是个需要全社会正视的严峻问题。
胡歌饰演的男主角朱邵玉,曾因非法砍伐树木入狱。这段刑期直接导致他婚姻破裂,也让他错过了妻子临盆、儿子出生后最关键的成长时光。可命运的打击并未停止,朱邵玉出狱后与儿子相处仅数月,孩子就被人贩子拐走。从此,朱邵玉以“驯鹿”为代号,踏上了艰险的寻子之路。他选择独自寻子,一方面是离婚后的监护失职让他满怀愧疚,另一方面想凭借对相关环境的了解深入虎穴,最终他捣毁了人贩子盘踞的“樱桃园”犯罪集团,自己却也付出了难以挽回的代价。
这部影片的新突破,在于将打拐主题与犯罪类型片风格深度融合。而最让人揪心的,是“命运齿轮误转”的无力感── 一次非法砍伐,彻底改写了朱邵玉的人生,他丢了婚姻、缺了亲子陪伴,最终被逼上孤注一掷的寻子路。
片中的配角同样令人叹息。人贩子的小帮手“冰棍”,本是被拐卖的孩子,却被迫沦为帮兇,正是他骗走了朱邵玉的儿子;人贩子“耗子”的妻子李棋,本是纯良女孩,因不知情嫁错人,不仅被卷入犯罪漩涡,刚出生的孩子还被当作“偿债工具”夺走。这些角色的悲剧,让拐卖的伤害显得更立体、更沉重。
影片的取景惊艳,堪称视觉大片。剧组在东北极寒区域取景,摄氏零下三十度的低温环境里,大雪覆盖的山峦、层层叠叠的树挂、萧瑟的边境密林,每一帧画面都像天然明信片,既透着冷峻的底色,又烘托出故事的悲凉氛围,说它是“半个风景纪录片”也不为过。看得我很想立即开启一趟东北之旅。
不过看完电影,我还是没能理解片名《三滴血》的含义,不知是指三个悲剧人物,还是指冲突中溅出的三滴血?上网查了查资料,官方解读“一滴血”代表亲情,承载朱邵玉寻亲的执著与家庭纽带;“一滴血”代表复仇与代价,映照拐卖事件引发的罪恶与救赎;“一滴血”代表生命与希望,见证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与重生。说实话,这样的隐喻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于是想到一个问题,如今不少电影偏爱复杂隐喻,但在经济下行、大家更想靠观影松弛一下的当下,过于费脑子的设定恐怕会直接影响到票房。至少对我而言,看完《三滴血》后,反而格外怀念从前那些故事直白、情感纯粹的老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