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秋天,来得是静悄悄的,不像北国那样大刀阔斧。你必须得细细地品,才能从风里、光里、花木的呼吸里,找寻那一点点秋的气息。秋天的深圳,开得最灿烂的花当是紫荆花。它的花开得泼泼洒洒,紫红紫红的缀满一树,远观像一片紫云停在半空。这般天气,这处草木,这样水土,养出的人与城市,自然也带着一番与众不同的气质。
近日,应老友、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陈新华之邀,赴深圳与他打球、品茶。位于宝安高新区的“冠军馆”,是他会友、打球的一幢三层小楼。一进大厅,一个雍容秀丽的金色“福”字挂在入门处。两面大墙,一篇《心经》龙飞凤舞,“菩提萨婆诃”厚重收笔,满墙行草,颇有怀素之风。因为他曾在全国体育界书法比赛获得一等奖。新华笑称,除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外,朋友们还给他封了两个“冠军”:“书法界的乒乓球冠军”、“体育界的书法冠军”。
大客厅旁是乒乓球室,有两张球枱。我们活动了一下,就挥拍打起球。第一个球,我们就打了一百多个来回。新华笑我,找到了儿时练球的感觉。小时候,我们曾在省乒乓球队一起打过球。那时,我虽大过新华几岁,但与他比赛时却总是处于下风。当年的一次全国比赛在福州举行。陈新华在与国家队名将梁戈亮的比赛中,有一局他以大比分落后,硬是耐心地一板一板地把球削了回去。结果,竟然连赢多分,打败了梁戈亮。之后,他被选入国家队,拿到了多次世界冠军。
一阵大汗淋漓之后,我们在大厅的茶桌坐下喝茶。新华说,今天老友相逢,我泡一泡珍藏的八十年“白毫银针”给你品尝。老白茶除了味甘醇,还具有健胃益肝药用。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经温壶处理后,白茶散发出纯淨而诱人的香气,其中的稻谷香扑鼻而来。茶汤入口,滋润顺滑,醇如米汤,香气融入水中,每一口都让人陶醉。饮后口腔中泛起一丝丝凉意,似醍醐灌顶,带来无尽的清新与舒爽。古人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其实,与二三知己在一起喝茶,那就是好茶。喝自己喜欢的茶,那也是好茶。饮茶贵在自然,閒适舒畅最为重要。端起茶杯,轻轻吹散热气,茶香四溢中,我们相视而笑,閒话如茶水般流淌。
前一段时间,因公务飞重庆,飞香港,飞福州,飞澳门,忙着奔波。好不容易,到了深圳,见到好友。可以坐下来聊聊天,慢腾腾地喝杯茶,打打球。这样的时光,让人想起古人喝茶的诗境。唐人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里写道:“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那是一种遥寄云山的思念,托付于一杯清茶。而我们此刻,却是对面共饮,这氛围便少了份怅惘,多了份圆满。那茶汤里沸腾的,是比酒更醇厚的暖意。在古人笔下,茶与友,总是这般相依相存,茶荡涤了尘虑,友慰借了孤怀。
蔡澜先生谈茶,别有一番见地。他说茶不必贵,但要喝得开心。他说:“喝茶,喝的是一个‘静’字。心静了,茶自然就好。”茶的滋味,大半不在舌苔上,而在心境里。烦躁时,便是琼浆玉液,也尝不出香味;心若安閒,即使是粗茶淡饭,亦有回甘。他那种散淡又悠然的喝茶态度,把茶从市俗中解放出来,还它一个高雅的境界。
壶中的茶,续过几回水,颜色已经由浓转为淡色。我端起最后一杯颜色清淡的茶,慢慢地喝下,舌尖上什么也没留下,心里却仿佛被茶水的回甘打通任督二脉,一阵通畅。茶的每一道变化,无不似人生。每天,每个阶段,每人心境都在不停改变。到最后,茶与人一样,都归于平淡。茶品到最后,品的就是这一颗安閒的心罢了。
窗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了,偶尔有一两声犬吠,远远地传来,更显得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