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七日谈(北京篇)/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姜舜源

2025-11-27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大湾区举办的全运会,吸引了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海内外体育界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在近代逐渐落伍于西方世界潮流,而国际现行竞技体育项目起源于古希腊、定型于近代,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国古代没有体育运动,甚至中国人体质不行等错觉。好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赶超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竞技体育强国,包括在长短跑、跨栏等体现身体硬实力的项目上斩金夺银,证明近代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等是污蔑不实之词。体育,除以田径项目为主的竞技体育之外,还有以愉悦身心为目的的“娱乐体育”,以军事训练和实战需要为导向的“军事体育”等等。这两方面中国古代恰恰十分突出。

  “蹴鞠”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足球运动,南朝人宗懔《荆楚岁时记》称之为“打毬”,鞠与毬同,即皮毬(同球)。蹴鞠就是踢球。它经历了从军事体育向娱乐体育项目的演变。西汉皇族刘歆《七略》说:“蹵(同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即相传六千年前黄帝时代发明。至战国时代大行其道,屡见于《战国策》记载,齐国都城临淄就十分流行。这项运动长期流行是因为,一是与治国之道有相通之处:“王者宫中必左墄(左阶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而右平(右阶是平面斜坡)。墄,犹国也,言有国当治之也,蹵鞠亦有治国之象。”二是其中蕴含着军事原理:“蹵鞠,兵势也。”其比赛规则、攻守形势,包含不少军事战略战术。于是以这项运动训练士兵,并从中考察武士们的材力,作为“讲武”之一,“至今军士羽林无事,使得蹵鞠。”

  早期的鞠球以皮制作,里面填充毛发。到了汉唐,这项运动继续发展兴盛。至晚唐,球面已由原来的两张皮缝合,发展成六张或八张尖角的皮革缝合而成,球体更圆了,球内以充气的动物膀胱为内胎。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城市化发展,有閒人士增多,开展蹴鞠运动。皮球的制作工艺也更加考究,由十或十二张牛皮,“实料轻裁,密砌缝成”,“不露线角”,球的大小、重量有统一的规格:“正重十四两”,打揎注意“坚则损脚宽难踢,直须停当十分圆”(《蹴踘谱》),球因而更容易操控,踢起来观赏性更强。宋代蹴鞠开始向娱乐体育方向发展。流行范围也更广,上至帝王士大夫,下至市民百姓,还出现了专业组织──球社活跃在社会上。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称:“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毬。作家偏著所,圆社最风流。”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当时国家球队左、右军各十六人,由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组成,也有闻名一时的球星。《水浒传》人物高俅就是宋徽宗当皇帝之前踢球的球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宋代“蹴鞠纹青铜镜”,直径十点六厘米,厚零点六厘米。镜背面铸造两女、两男两军对垒踢球的情景。画面背景是中央堆太湖石假山的园林,女、男两组分列左右两侧。右侧一头戴襆头的男子,刚以右足将球踢出,身后另一男子铆足了力气,全神贯注准备随时发力迎球,下一球可能就是奔他而来;迎面左侧梳高髻的女子,出右足迎接飞奔至脚前的皮球,双臂大幅前后甩动,助力脚下反击动作,身后的女子暂时放松运气,等待后续来球。反映的是比赛紧张激烈进行的状况,也说明铜镜的主人是踢球爱好者或球迷。蹴鞠已于二○○六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射箭是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的体育项目之一,而且兼有竞技体育、娱乐体育、军事体育多重性质。商周时期,射箭不仅是实战技能,也是贵族阶层必备的教育课程。综合先秦文献《周礼》、《礼记》的记载,射礼分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大射,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宾射,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燕射,平时燕息之日举行;乡射,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比如今国际奥运会射箭项目分得更细。观射的核心要义见《礼记.射义》:“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强调通过射箭动作,观察人的内在修养,心志是否专一,道德品行是否纯洁。射礼一直保持到明清时期,其中明万历二十八年(一六○○年)至清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皇家每年在大内景山观德殿举行射箭仪式,“观德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青铜作册般鼋”,时代为都城已迁至今河南安阳的殷商时期。通长二十一点四厘米,宽十六厘米,通高十厘米,重一千六百克,器表刻铭文三十三字,可以证明商代对射箭的重视程度。铭文说:丙申之日,商王来到洹水,捕获了这只巨鼋。当时王发现鼋之后,先射出一箭,一旁的赞射者随即佐王连射三箭,四箭全中。商王命寝馗把射获的鼋赏赐给臣子作册般,命其将此事铭记于鼎彝宝器上。作册般照办了。青铜鼋作爬行状,伸头,尾左偏,四足外露,爪下各有一方钮作为支撑。颈侧及龟甲上插有四箭:左肩部一支,背甲左部二支、右后部一支,皆为箭经强力射入体内后露出的尾羽部分。箭杆尾部末端还有沟槽一道,表示张弓时便于箭尾扣入弓弦所设的“比”、“括”,传真写实。

  中国古代在竞技体育上也毫不逊色。《周礼》、教育家孔子皆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才能和技能教育训练学生,那时的读书人可不是书呆子。唐宋元明时期盛行的“捶丸”,被称为中国古代高尔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