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淡妆浓抹”话收藏\蓬山

2018-12-25 03:18: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笔者有收藏古钱币的爱好。收藏观可以用“淡妆浓抹”来形容。说“浓”,乃是二十年来兴致不减;说“淡”,则是以淡然之心处之。

  一来,不像收藏家那样,不惜一掷四千块大洋或二十两黄金来换取一枚古币孤品,并以紫檀匣、象牙盒珍尔重之。笔者自问既无此等财力,也无专研造诣。像罗伯昭先生那样的大家,投入毕生心血搜罗数万枚珍品,后又无偿捐献国家,其成就,其情怀,都是高山仰止,可望不可即。二来,笔者收藏只为鉴赏,不为倒卖发财。对於那些贵重的珍品,通常是在博物馆驻足半天专注欣赏,并非要重金孜孜以求。

  一枚古钱,就是一件艺术品。单论钱文的书法,真、草、行、隶,或端莊严正,或行云流水。光是篆体,就有王莽“金错刀”的悬针篆,北周“五行大布”的玉箸篆,北宋“皇宋通宝”的九叠篆,各自散发着不同时代不同审美的光华。

  宋徽宗瘦金体御笔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更是名副其实的蔚为大观。即便如笔者这等门外汉,也能感受到了那屈铁断金、天骨遒美的逸趣。宋代不仅皇帝喜欢题写钱文,许多名臣也各有自己的钱币作品。苏东坡隶书“元丰通宝”、司马光行书“元祐通宝”,如今也成为深受藏家喜爱的“东坡钱”、“司马钱”。

  王莽、徽宗赵佶都是当皇帝的反面教材,但却是铸钱史上的两座巅峰。王莽“脑洞”最大,“一刀平五千”金错刀,形如一把穿越回古代的现代钥匙,古色古香。当时官定折合五千小钱,结果导致货币大乱,留下了“铸成大错”的成语。而今的价格何止“平五千”,早已突破十万一枚。

  宋钱铸造量极大。许多普品,动辄就达几十亿枚。当时的一文,如今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过两蚊(元)。若从许仙白娘子千年等一回那时算起,一些宋钱也只不过千年涨一倍。这另类CPI真是令人哑然失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