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钱币的人,不少人堪称“钱”迷心窍。有的乃是痴迷醉心於古钱币中蕴含的历史和艺术。但更多的人“钱”迷心窍,却是表面上为古钱,实际上时时惦记着“现钱”,总想着靠“捡漏儿”一夜暴富,到头来往往是一再上当受骗。这种所谓“收藏”,铜臭之气令人掩鼻,实在是对古钱币的亵渎。
有些处女座性格的藏家,总是想方设法除掉古钱上的铜锈,醋泡、水煮、火烧,一睹真面目。但笔者却喜欢保持这种不完美的原汁原味。经历岁月的积澱,铜锈已经成为古钱魅力的一部分。那些翠绿的、靛蓝的、绛红色的锈迹,或凝结,或浸润,或斑驳,演绎着深藏千年的故事与传奇。闻一多那句“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本是讽刺绝望的死水,但转个角度,却恰恰成了讚美古钱币的佳句。
财物是客观的,但财富是主观的,每个人从中得到的乐趣和满足都不同。那些钱币商瞧不上的普品古钱,笔者捧在掌上已觉大有乾坤。手中把玩摩挲着开元通宝、大观通宝,千年前的稻米流脂的“金玉满唐”,清明上河图的“风雅宋”,彷彿穿越而来。
唐玄宗,宋徽宗,都是帝国第一文青,梨园皇帝的大唐盛世,丹青天子的东京梦华,何等绚烂。然而他们那令人艳羨的富贵奢华,转眼间又化作了安史乱、长恨歌,靖康耻、满江红。小小一枚铜钱,也许经过官府库藏,也许是太白买醉的酒钱,也许就是在农舍田家茶馆酒肆辗转,又在某一次战火离乱中被深埋地下。把几枚铜钱,用一根麻绳穿起来,汉唐宋明几千年便繫在一起了。
而那些普通的铜钱,比之深藏府库楼阁的贵品,经历了更多的人间烟火,某种度上积澱更为深厚。钱上的铜锈、包浆、磨损,可以被看作是缺陷和不完美,但换个角度,这种残缺美,又都是对历史的刻录。这是铜臭者无法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