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尚在读中学的小侄女一起研读中文课文,读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其中最著名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事的优秀传统,为后世读书人和从政者树立了爱国从政的最高标準。
范仲淹已是近一千年前的读书人,篇中另外两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充满智慧之名句。其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得失和自己的际遇而喜或悲,表达范仲淹个人的修养和豁达的胸襟。
这种注重淡然平静的心态,个人觉得,在香港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特别适用,否则很容易抑鬱甚至患癌。一个人面对周围的变化和得失,能保持淡然,确实很重要。事业、婚姻、爱情、财富,甚至是子女的事业、恋爱等等,常有成功与失败的情况,成事固然叫人欢喜,失败往往打击信心。面对两者,都会有机会叫人烦恼,常听人劝告他人看开一些,不要太紧张,因为淡然正是养生的重点,范仲淹这麼久之前已明白,好厉害。
妹子最近劝我去照照肺,说她身边短期内有三位女性患上肺癌,因为这种病初期冇病征,身体没有痛,好难发现,到有病征出现时多数已是晚期,比较难医治。
另又有同辈验出乳癌,女性遇上不快或不安,或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好容易有乳癌。虽说现在有很多新藥和治疗方法,有了病始终是一个劫,病人和家人都要艰难面对。
人生过了半百,求的就是平安,物质生活相对不再重要,对於财富的追求,只要能满足基本需要,实在没有兴趣去炒物。多年前我曾学人投资股票,不久之后,发觉一己的开心不开心,竟然要与恒生指数挂鈎,觉得无谓,於是就一次过沽清,重拾心灵的平静。
一位已移居外国的旧友,奉劝我要学:“可以买或可不买,就不买。可以早买或迟买,就迟买。可以平买,或贵买,就平买。”真是至理名言,这几句,正是潮流兴的“断、捨、离”的实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