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林清玄的文字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或许并不是什麼夸张的说辞。他的散文集在台湾图书销量榜高举第一,在内地也有极高的销量,报章刊物也很喜欢选用他的文章。还在读中小学的时候,我也一度很喜欢引用林清玄的字句,身边的同学也大多如是,甚至还会给喜欢的对象摘抄一段林清玄的话:“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林清玄的文字,像是我们学写作文时用的一根枴杖,那些简易直白的字裏行间裹挟着几丝哲理与禅意的小故事,都成了我们在写应试作文中争相模仿的对象。不过后来渐渐地就不再读林清玄了,就像十四五岁追求过的对象,到二十来岁就不太喜欢了一样。
但林清玄的书依然畅销不绝,《气清景明,繁花盛开》、《人间有味是清欢》等书都曾加印过十次以上,尤其在网络资讯爆炸的时代,他的书籍仍能如此流行也是一番不俗的成就了。可以说,林清玄仍在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成长。
林清玄的书之所以长销不怠,或许是因为他的文字与中产阶级所期望、所标榜的精緻优雅的生活图景十分契合。就像我们会迷恋高晓松所说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也会迷信汪国真所写的“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珍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淌”,我们也企望在林清玄的文字中找寻失落的诗意。我们想从生活的高压中逃离,而林清玄那些并不深刻的玄思,彷彿是一座精美的小帐篷,躲进那张帐篷中就能屏蔽一切纷扰和喧嚣。
可是,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问题,远不是一碗林清玄式的鸡汤就能解决的,当我们抱头躲进那顶帐篷裏的时候,得到的只是短暂的慰藉和长久的麻痹,无从深入思索,也无从严肃讨论,更无法从真正的危机中解脱。
最为讽刺的是,林清玄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条微博写的是:“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了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但恰恰是他自己的文字,成为了人们麻痹自我的心灵鸡汤,让不少人都“失去了想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