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閒话“麟趾”\蓬山

2019-02-26 03:18: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有许多处“戴麟趾”,比如湾仔就有戴麟趾夫人训练中心,其得名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港督戴麟趾(David Clive Crosble Trench)有关。曾有人疑惑“麟趾”乃“麟祉”,其实不然。

  从字面上看,“趾”似乎有点难登大雅之堂。其实,“麟趾”一词由来已久。麒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象征盛世仁政的瑞兽。“麟趾”最早出自《诗经.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形容周文王子孙都像麒麟一样行止有序,尊礼善德。因此,“麟趾”便成为颂扬贵族子弟德行淳美的词彙,继而又延伸形容子孙繁衍昌盛,如“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北京故宫则有麟趾门,其南为徽音门。“徽音”一词也出自《诗经》:“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称颂周文王妻太姒圣德贤惠,多育王子。民国才女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的同母妹妹就叫林麟趾,乳名宝宝,五岁不幸夭折。林徽因后来给女儿梁再冰取名宝宝,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妹妹。

  古代取名“麟趾”的大有人在。《啸亭杂录》的作者礼亲王昭梿,於嘉庆二十一年因“陵辱大臣,滥用非刑,夺爵,圈禁”。王爵由堂弟麟趾袭封。麟趾此前只是一位辅国将军,在宗室爵位中是倒数第二级,与亲王相差十万八千里,且已六十一岁高龄,突然天下掉馅饼,不知是否沾了名字的光。但麟趾却不似其堂兄那般多才多艺,是位安享富贵的八旗子弟,做了五年王爷就死了。《清史稿》关於他只有一句话“道光元年,薨,谥曰安。”

  河南博物院馆藏有汉代金币,名曰“麟趾金”。《汉书》载,汉武帝刘彻时“获白麟以馈宗庙”,为庆祝此祥瑞,特铸造麟趾形状的金币。其形像柿饼,也被称为“柿子金”。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载:“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因此,“麟趾”又成为金饼、金锭的雅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