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赋异禀、出手必精、却无一幅手稿存世;他性格暴戾,鬥殴和逃亡是他后半生的主旋律。若无集天使与魔鬼於一身的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西方艺术史将被彻底改写。
《圣马太蒙召》(Calling of Saint Matthew)是卡拉瓦乔第一个公共委约订单。这幅为圣路易吉.德.弗朗西斯教堂中的康塔莱利礼拜堂量身订製的名作取材於圣经故事中耶稣意图征召税吏马太做自己门徒的一幕。画家将场景设定在当时的罗马街头,位於画面右侧暗处,头顶光环的耶稣基督携门徒圣彼得在一个装饰简陋的室内邂逅正在数钱的税吏马太及其同僚。卡拉瓦乔沿用了米开朗基罗在《创世纪》穹顶画《创造亚当》局部中亚当的手势,一道如现代电影和摄影聚光灯般的“上帝之光”沿着耶稣手指的方向洒在使徒马太面带惊诧的面庞上,与后者自问的手势相得益彰。画面通过光影的强烈明暗色差打造出如3D般的立体视觉效果,这种描绘肉眼真实与强调戏剧衝突的创作手法自此成为了卡拉瓦乔的标籤。一六○○年七月,《圣马太蒙召》和与之对应的《圣马太殉难》一经亮相便饱受讚誉。年仅二十九岁的卡拉瓦乔藉此一跃成为罗马城最富盛名的画家,从此订单不断。
《圣马太蒙召》於世纪之交的诞生标志着卡拉瓦乔开启了绘画艺术的巴洛克时代。身为最早的自然主义画家之一,他以“简单粗暴”的率性表现手法反映客观真实;并以其“符号化”的光影明暗对照画法(Chiaroscuro)对整个西方艺术史影响深远。擅画诗意烛光的法国画家德.拉.图尔(Georges de la Tour)、荷兰黄金时代翘楚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和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佛兰德斯大师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等巴洛克绘画巨匠均从他的画作中受益匪浅。他的追随者们被统称为“卡拉瓦乔派”(Caravaggisti),其中以里贝拉(Jusepe de Ribera)为首的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们甚至衍生出了明暗对比更剧烈的“暗色调主义”(Tenebroso)。
(影响西方艺术史的百幅油画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