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这条鲥鱼怎麼不臭/陆布衣

2019-03-12 03:18: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明朝沈德符笔记《万曆野获编》卷十七,有《南京贡船》,臭鲥鱼让人无奈。

  去往京城的贡船,运鲥鱼最麻烦。鲥鱼,出水即死。按要求,每年五月十五开始,从南京进鲜,六月下旬,必须到京,七月初一,太庙要祭祀。

  鲥鱼捕上后,运输的船隻,昼夜行驶,每停一个码头,立即换冰。即便这样,鲥鱼仍然臭不可闻。我(作者)今年夏天北上,曾经靠近运鲥鱼的船,闻到臭鱼的味道,几乎吐死。

  鲥鱼运到京城,加以各种美味佐料,做成珍美食品,皇帝再赐给朝臣。大家虽然一再谢恩,却不敢下箸,太臭了,味道太怪了,但能不吃吗?吃着吃着,也就习惯了,以为鲥鱼就是这个味道。

  有个宦官,到南方任大官。正是吃鲥鱼时节,有天,他将厨师叫来,大骂道:怎麼回事?为什麼不烧鲥鱼给我吃?厨师很委屈:长官,我每餐都做给您吃的啊!宦官怒而不信,厨师将鲥鱼指给他仔细看,宦官很惊讶:这鱼的形状倒是很像,但为什麼闻不到臭味呢?

  这条新闻,被南方人传为笑谈,无不捧腹。

  奢侈或者富贵,让味蕾作出牺牲,直至麻木,也算一种惩罚吧。

  看马不停蹄的贡船,马上想到杨贵妃吃荔枝。唐朝的快递还算发达,一骑红尘,拚了命快跑,跑累了一骑再接一骑,跑死了一骑再换一骑,山门次第开,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朝秘密国家行动,秘密行动让荔枝保存着原有的味道,不像这条鲥鱼。

  延伸想到的是,当真相被彻底掩盖时,假象就成了事实。

  幸好,北方的臭鲥鱼事实,只是被南方人看成笑话而已,但是,皇帝们不知有没有想过,用这样臭哄哄的东西去太庙祭祀,那些祖宗会不会责怪,也许他们早就知道,只是骗骗鬼而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