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艺复兴盛期巨匠达.芬奇和拉斐尔相继去世,“风格主义”(又称“矫饰主义”)在十七世纪初卡拉瓦乔和卡拉奇所引领的巴洛克时代席捲欧洲前成为了两个艺术时代间重要的过渡风潮。帕尔米贾尼诺的代表作《长颈圣母》无疑是最具“风格主义”特征的名作。
身披翠蓝色长袍的优雅圣母居中端坐高台,充满温情地凝视着睡在膝上的圣婴耶稣,左侧天使手捧的银器则折射出后者未来的受难命运。圣母子的姿势结合了米开朗基罗成名作《圣殇》和拉斐尔《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的人物造型,画家显然继承了前者艺术中构建群体人物造型的複杂性,以及由后者树立的理想审美标準。然而帕尔米贾尼诺在画中却打破了拉斐尔所推崇的画面平衡与和谐:六位天使挤在画面左侧膜拜圣婴,而右侧在一排未完成的大理石柱下则绘有一个与主体人物完全不成比例的“微缩”圣杰罗姆。
圣母子二人的躯幹被明显拉长,而圣母修长的脖颈更是夸张到不符合人体比例。画家自由的笔触、优雅的格调、人物扭曲和夸张的姿势等最具创新意识的“风格主义”元素乃是拉斐尔晚期风格的极端延伸,但上述人造的超自然表现早已和文艺复兴盛期推崇的自然主义背道而驰。
儘管“风格主义”在步入巴洛克时代后被诟病为文艺复兴风格的倒退,但和拉斐尔同於三十七岁英年早逝的帕尔米贾尼诺在西方艺术史中的影响却不容忽视。《长颈圣母》拉长的肢体、瘦窄的头部和扭曲的身姿以及人为打破平衡的布局等“风格主义”最具辨识度的特征影响了十六世纪的画家们,其中包括丁托列托和埃尔.格列柯,上述元素甚至成为了后者画中最具辨识度的标籤。直至十九世纪,法国学院派巨匠安格尔最著名的《大宫娥》那拉伸到看似多了两节脊椎骨的光滑裸背也深受帕尔米贾尼诺风格的影响。步入二十世纪,形态夸张却格调优雅的“风格主义”才重获艺术史界的关注与认可。 (影响西方艺术史的百幅油画名作)
逢周三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