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閒性閒情\人首蛇身的神话\李英豪

2020-08-21 04:24: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附图为唐代“伏羲女娲”麻布画,新疆吐鲁番出土;与黄文弼一九二八年在吐鲁番发现阿斯塔那墓群中的一幅唐代绢画图像基本一致,大同小异。彩画男女二人,均人首蛇身,穿朱衣花裙,分别一手执规和矩(连墨斗),下尾互缠相交。周画一圆圈以象征“日”,尾下方另画一圆圈以代表“月”,四周遍画小圆圈以象征“星辰”。不少专家和学者皆认为是古代神话传说的伏羲和女娲像。自西汉鲁恭王余建造灵光殿,始画伏羲和女娲於壁,是该传说见画之始。数十年来,笔者有幸见过一些汉代流行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也刻有这对神话人物的形象。像四川崇庆县出土者,所刻的伏羲和女娲,亦属人首蛇身(或称“龙躯”)。前者左手执规,右手举有鸟的圆轮;后者双髻云鬟,戴耳珰,右手执矩,左手所举圆轮有蟾蜍与桂树。又如彭县出土的画像砖,二者则正面相对,同样是人首蛇身,两尾相交,蜿蜒化为二神龙;代表阴阳互合,化成龙族。山东也有画像石,刻这个广泛流传各地的神话作主题。它们皆可列入国宝。

  对中国神话研究卓有心得的文豪鲁迅、诗人闻一多和小说家茅盾,均认定目前所知的七件人首蛇身交尾画像中的伏羲女祸为夫妇,属於超自然的形体;文献中关於二人的明文记载,至早不会超过东汉。以《死水》一诗闻名的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专集中,更从《山海经》和《莊子.达生篇》的描述,就神的形貌说,相信“左右有首”、紫衣旃冠的“延维”或“委蛇”,即伏羲女娲;后来由二蛇相交、两位一体的观念,渐衍化出螣蛇与二龙的传说。刘勰《新论类感篇》所谓“雄鸣於上风,雌鸣於下风,而化成形”。人类因此得以继续繁衍,不会灭绝。据《淮南子》指出,太皞就是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执规而治春”,是东方和春天的象征;木在东,天地生育之盛德在木。他“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见《太平御览》)。古人奉伏羲为“百王之先”;女娲继其后,民间视为化育万物的女神,炼石补青天,製乐器,更用黄土造出男男女女,“乃引绳於泥中,举而为人”(见《风俗通》),并让他们结婚,传种接代;所以古人十分重视这个神话传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