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想起北京西郊香山红叶。当年因撰写中央乐团团史,有幸连续几年亲历其境。疫情下的香港古典表演艺术界,这个十月绝对是望穿秋水的金秋。
事缘本港各大演奏厅,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已经两次全面封馆。第一次是一月下旬农曆新年期间,疫情首次爆发而封馆,到六月才有条件地重开,七月初开至百分之八十座位,各艺团逐渐恢复演出。可是第三波疫情突发,七月中再度封馆,直至九月中旬让艺团作内部使用,现场听众要到十月一日才得以进场。场地虽只开放半数座位,台上台下都热切期待重返音乐厅。
上月有机会与三位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负责表演文化的朋友面谈,问到今年封馆,在他们三十多年任职经验有否经历过,三人都不约而同说从没有,透露取消节目逾六百场。之后与在港隔离的德国资深指挥柏鹏作电话访谈,问他冷战时期东、西德时期不少紧张日子,有否如此长期封馆,答案也是没有。
如此非正常悠长假期,衝击所有艺团的演出计劃。无论是取消,抑或重新上演,大部分都是临时紧急决定,过程非常被动,完全是看疫情过日子,考验艺团快速应对能力。康文署亦成立网上资源中心,提供几百条艺团演出和博物馆等文艺、教育资讯录像作免费观赏。裏面包括香港管弦乐团五年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整场演出,值得一看。
提起港乐,政府八月下旬首次宣布放鬆部分设施,该乐团却宣布取消十月至十二月份相当部分节目,包括十月原来由荷兰籍音乐总监梵志登、德国小提琴天后慕达开季的贝多芬专场,确实可惜。
然而对音乐厅如期重开(附图),乐团亦快速反应,安排上周六(註:十月三日)《抱抱月亮音乐会》,由乐团副首席梁建枫客串指挥。接着本周五更推出全新的乐季揭幕演出,由廖国敏执棒兼钢琴独奏,以柯普兰、林乐培、贝多芬等强音,奏响香港的十月金秋。
逢周一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