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食 色/“有福同享”\判 答

2021-03-04 04:25: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胆猜测,也许很多女生心裏都有这样一个“自私”的念头:当沉浸在甜品的世界裏忘乎所以时,若有人来分享这份“罪恶”,别管是一起拖下水,还是煞有介事的“有福同享”,大概都更加轻鬆愉快吧?

  其实这一点,美国人在五十年代便想到了,还特意为此发明了一款猴子麵包。为了沉重的碳水能“四海为家”,也真煞费苦心了。

  猴子麵包的妙处,是未必都有相同相貌。可以是圆的、方的或环形。但只需认準一点:只要不是完整的一个麵团,而是由很多个小球球或小块组成,那就是本尊无疑。这个名字的玄机也正源於此:刚烘烤出的麵包,上面还带着杏仁碎或糖浆,热乎乎黏糊糊,这份高糖高油,要大家一起来分着吃扯着吃才过瘾啊。想像下一群人分享一个麵包的样子,是不是很像猴子抢食?有趣归有趣,也许最初命名的人,也带着自欺欺人的想法,期待自己哪怕吃了十口二十口,也能不受干扰,瘦成猴子般的闪电。

  猴子麵包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按照甜麵包的配方经过第一次发酵,再将麵团分成一个个小球,在融化的黄油、糖浆裏裹一层,再堆到模具中二次发酵就可以送进烤箱了。虽然极具罪恶感,但分食麵包的瞬间,就是有股难以名状的魔力和快感,那种急不可耐撕下来的力道,“哗”一声毕,肉桂、果仁等各种配料便在一股热气裏露出半张脸,等你赶快咬上一口。待吃上之后又会发觉,有种甜,吃的人多了就会没那麼甜,反而变成传染的笑脸;有种浓烈,是神乎其神的边界,一隻脚跨过去,就心满意足得飘飘欲仙。想必里根夫人也深知这个道理,才用它在白宫宴客。至於到底是分享的罪恶还是分享的快乐,哪还管得了那麼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