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撰文,追求个性去表达真情实意,应予以鼓励。但目下不少年轻作者误把词藻的华丽堆砌视为才华与个性的显现,忽略或漠视了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忝为师长的,要给予引导评说,以正年轻人中漫生的不正文风。
许多人不同意我的想法,尤其在香港这个难以有统一标準的自由社会。
时被邀去当一些文学奖评委,有的评委对表面流丽、文辞空泛的文章极尽欣赏、褒扬之意,却未重视作品的思想与内容。
“行山”乃香港人生活常事,所见所想也容易引起共鸣。我读到同一主题的一篇却只刻意雕琢文字,使用许多古僻或生涩的字眼,编写故作高深的句子。这种文字在阅读时会令读者产生心理障碍──不得不时时停下,去琢磨理解文字的意思,这就会妨碍了阅读的一气呵成。
我认为这是某类文字的弊端:堆砌华而不实的文辞,掩饰思想的贫乏和内容的空虚。
年轻人学写作,先别忙着卖弄聪明,先别忙着甩书袋,首先要学会把表达的内容说清楚,或说要学会好好说话,让读者可以顺畅接受。写作态度的端正在学习写作初期至为重要。当然也有人反对我的说法,他们认为那些才是个性表现,没了个性就谈不上文学。他们就没看到文章的空洞矫情吗?这就犯了香港一些年轻人的毛病: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拒绝反思自己想法的谬误。
由美丽煽情字眼组砌的口号和理念,曾一时在香港大行其道,不知害了多少年轻人。
想起了唐朝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他们有感於其时文章多流於辞藻、音律和典故的形式,提倡要向先秦及汉代古文学习。古文特点是不受格式束缚,质樸自由,有利於表达思想和反映现实生活。
史鉴当前,假大空文风不可长也,年轻作者犹需吸取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