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豆粉对外乡人来说,是摸不着头脑的存在。但对云南人而言,却是能跟米线、饵丝比肩的殿堂级美味。
而吃稀豆粉最好的地方,就在腾冲。云南人管这里叫“中原”,也确实,阴晴不定的天气跟险要地势让它凭空多出一份神秘,坐拥九十九座火山、八十八处温泉,在雨季连飞机落地都靠缘分,外面的人来的不易,但只要到了,一碗稀豆粉就可以解千愁。
第一口稀豆粉下肚,会让人想到老北京的面茶,也是一样的粗中有细,一样的喷香浓郁。作为早餐的“领军人物”,虽说只是将豌豆磨成粉,但懂的人都懂,想做好一份稀豆粉,除了信念,就是坚持。先把豆子加水泡上一整天,然后用石磨带水一遍遍磨细,再用纱布一遍遍过滤,最后的豆粉水历经千锤百炼之后转身,才有资格入锅上火开煮。这煮浆的过程,也被称为“真功夫”的体现。磨好的浆密度已经不小,这就意味着火太大会糊,火太小不够香,把握好这一层玄学,再用不大不小的火势,不断搅拌不断添柴,直到这一锅越来越稠密,稠密到用筷子插入再提起,可以形成一道流线,才算合格。
虽然只是不起眼的一小碗,但当地人都知道,其中浓缩了什么样的力量。是日出而作的元气,大概也是对美食由衷的热爱。我捧着一碗香香甜甜的稀豆粉,总觉得五花八门的配料吃得浪费,从辣椒油到葱花、香菜,甚至油条、炸乳扇,看起来是想像力的爆发、更丰富的体验,但始终不如单独吃够劲。单独吃才有那一层呼之欲出的香甜,不会被任何杂音更改,就像听完前奏逐渐涌起的一声嘹亮,唱到人肺腑都通透了、都舒展了。羹过三巡,口中竟然还留有缱绻。好吧,原汤化原食,还有云南人这可爱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