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本栏叙述香江艺评第一健笔周凡夫辞世,一星期以来悼念文章纷至沓来,对他留下逾半世纪艺评文献,作回忆及致敬。综观大部分内容以他评述港澳地区艺文活动为主,但其实他的音乐文章,是名副其实的“心繫家国”。
例如周凡夫出版的众多著作之中,第一本其实不是关于香港音乐课题,而是他从二十多年来发表过关于钢琴家傅聪的四十多万字中选辑的《傅聪组曲》。他在该书的代序中说:“自己一方面致力于发掘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资料,另一方面又将自己周围发生的音乐事件,化成文字,好为将来留个记录。”
“留记录”几乎是周凡夫一生极度执著写文章的主因,而他以香港作为平台,记录了大量内地音乐家来港演出的事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中央乐团首次访港演出的九场音乐会,在他担任编辑的《音乐生活》双周刊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为当时本地传媒报道之冠。就是曲终人散后,他在一月期以“中央乐团访港花絮”继续介绍,连乐团成员住的、吃的,以至接触的电影、音乐都一一报道。其中一篇关于领队李凌团长的颠簸音乐生涯,文章与老人满面笑容的照片成强烈对照。
此后不久,周凡夫与夫人谢素雁首访北京,登门拜访多位音乐前辈,包括民族音乐学大师杨荫浏,以及李凌先生,由周夫人拍照留念,成为珍藏(附图)。多年后,我到北京进行中央乐团史研究,凡夫兄给我提供李凌团长电话。当我介绍自己来自香港,姓周,九十岁老人急不及待就问:“是周凡夫吗?”
据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原系主任郑新文回忆,周凡夫与内地音乐圈子关系密切,例如广州交响乐团的余其铿、上海交响乐团的钱世锦等,他们在职以至退休后仍然保持联系。可见周凡夫是一位有情有义的音乐健笔,相识满天下。
据周太提供的资料,周凡夫最后一本著作是《听万里乐──穿洲越岭乐旅见闻》,二○一四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但是可以预见,他的作品集仍然会出现在新书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