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王鼎钧的开放人生\刘俊

2021-11-30 04:28: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二○○五年秋,《一代飞鸿》新书发布会在纽约的华美协进社举行。那次发布会我参加了,记得是下午,王鼎钧先生来到了会场。他不声不响,坐在后排,静静地听。主持人请王先生发言,他就站起来说了几句,大意是写作要有文化底蕴,不要做作。话不多,也很平实,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时我已看过几本隐地送我的“鼎公”的书,知道他是个低调的高人。

  隐地创办的尔雅出版社,有几本堪称“镇社之宝”的长销书:白先勇的《台北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王鼎钧的《开放的人生》。《开放的人生》是“尔雅丛书”第一号。当年向王鼎钧争取《开放》书稿的出版社有六家之多,隐地是在王鼎钧决定把《开放的人生》交给他付印时,才有勇气“正式让尔雅出版社诞生”。

  《开放的人生》文笔洗练,要言不烦,每篇都用副标题画龙点睛。字数不过几十字百来字,剖析人生问题,消化人生经验,各篇所取的角度、布局、笔法变化层出。由于谈论的话题都是生活日常,感悟和文字又很别致,因此书一出版就大为畅销,甚至带动了台湾“手记文学”的盛行,一定程度上引领了那一时期台湾文学的风尚。

  在首篇《开放》中,王鼎钧给出的副标题是“开大门,走大路”,在文中他这样写到:“‘开放’乃是双向的通道,花不开放,怎能散发芳香;山不开放,怎能采掘矿藏;人不开放,怎能照射智慧的光芒。”这样的“开放”理解颇为独特,而表达的语言则如诗如画;在《完人》中,王鼎钧以“从前的错误就是将来的智慧”为副标题,用一个情景故事,告诉读者“完人”是没有的,不要怕受痛苦,不要怕付代价,不要怕犯过失,要大胆地试,不断地改进,这样的人才会有进步。

  王鼎钧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大陆到台湾又到美国,其人生不就是“开放的人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