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馆藏撷英/金累丝嵌松石火镰套\閒 雅

2022-04-22 04:24: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火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在当今生活中,我们有火柴、打火机等直接可用的生火工具。在没有火柴和打火机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生火?答案之一是使用火镰,通过打火石摩擦生火点燃引火材料而取火,类似现代打火机的功能。

  在清代,火镰不仅是家居必备,还成为上至皇帝,下到百姓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随身携带工具。因此,这一时期的火镰添加了许多个性化设计,可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喜好定制。一些贵胄商贾为了彰显身份和地位,以金银或白铜制作火镰套,并镶嵌绿松石、玛瑙、红珊瑚之类的宝石,极富装饰性。故宫博物院藏的金累丝嵌松石火镰套(附图),便是一例。

  此火镰套为清宫旧藏的珍品,扁葫芦形,做工精致,甚为赏心悦目。长八点七厘米,宽六点五厘米,两面嵌满绿松石小朵花,黄丝带上繫有一颗红珊瑚珠。它与一件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同繫于一副吉服带之上。在火镰套内一般装有火镰、火绒、火石,是当时男性出门时佩戴在腰间的饰物,尤其是喜吸烟者。有别于官宦和大户人家把玩的鼻烟壶,火镰套在民众中广泛流行。

  火镰诞生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有学者相信是在铁器出现后应运而生的。其符号文化依然常见,比如彝族庆祝火把节,将火镰图案运用于服饰和漆器上。

  这件火镰套最精巧的工艺──累丝,是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它亦称为“花作”或“花纹”,制作过程是把金银拉成丝,再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然后焊至器物之上。累丝起源于春秋战国的错金银,唐代的金银平脱也是其前身,在清代达至发展顶峰。康熙年间,它还变成养心殿造办处专製金银首饰、器皿的其中一个主要工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