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馆藏撷英/蓝瑛《澄观图》册\閒雅

2022-05-06 04:24: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立夏已至,告别春天,迎来夏天。此时,草木葱茏,枝繁叶茂,大自然万物进入旺盛的生长期。

  画家又是如何描绘这番欣欣向荣的景致?以明代著名画家蓝瑛(一五八五至约一六六六年)《澄观图》册之三(附图,局部)为例,画中山间水畔,村落后倚高山,白云缭绕,老树斜生水边,色彩浓重丰富,却典雅清新。

  《澄观图》册,八开,纵四十二点五厘米,横二十三点二厘米。第三开款署“西湖研民蓝瑛”,钤“蓝瑛”、“田叔氏”印。白云红树,青绿山水,蓝瑛采用没骨法,不以笔墨勾勒,直接以青绿重色画峰峦泉石等,石青、石绿、朱砂、白粉在画面中渲染,树叶以浓艳的红、黄、青、绿点出,工整细致,别具风格。没骨法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始创,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澄观”一词出自六朝山水画家、画论家宗炳的论著《画山水叙》:“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在他看来,山水画有“澄怀观道”之妙用,即借助欣赏山水画以洗涤心胸之垢,达至平和无我的境界。这亦是蓝瑛六十九岁时精绘此册的初心。

  据明代韩昂《图绘宝鉴续纂》中记载,蓝瑛一生游历甚广,他到访广东、福建、湖北、陕西、河南等地,对长江南北的名山大川尤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切的感悟。因此,这图册中景观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也不失北方山岳的壮观,但并无对应自然界的具体物象。

  蓝瑛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除了师法自然,在创作过程中又分解与重新组合自然山水的某些形式结构及色彩等,胸有丘壑,跃然纸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