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已发展国家或地区都实施免费基础教育,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文盲是上一世纪的产物。事实上并非如此,最近,法国一项研究显示,原来十六岁少年中有百分之五属于文盲,一成青少年有严重阅读障碍。
准确地说,文盲指的是“功能性文盲(Functional illiteracy)”,即具有阅读、书写或计算能力,但是却缺乏利用这些能力“来处理某些日常生活事务或应聘的能力”。在一般人概念中,文盲是指连字母、单词都不懂,甚至不能够读写简单的句子,相信这种文盲只能在非洲的原始部落才能找到。
功能性文盲不等同于大字不识的一般文盲,他们虽受过教育,但阅读、书写和计算的基础能力均不足以应付工作或日常生活,例如不会填写表格,无法理解交通标志、用药指示、无法理解报章杂志内容及子女学校通告……
最令人担心的是,随着资讯科技愈来愈发达,日常生活的事务都要透过手机来处理,有功能性文盲的人,根本无法应用个人电脑的文书处理或网络浏览功能,使用流动电话效率也不像正常人。
也许你会问,像这样的人还能生活下去吗?《巴黎竞赛杂志》曾报道一名功能性文盲者的故事。这位仁兄长期隐瞒自己有读写、计算障碍的事实,只有住在一起的家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他在清洁公司工作十多年,最初求职是透过亲戚介绍,没填表格就获得聘用,工作需要与主管沟通时,总是当面说或电话联系。
统计数字显示一个人的识字率或与他的收入水平成正比。美国监狱系统有百分之六十的成年罪犯只有小学四年级或更低的阅读能力;百分之八十五的青少年罪犯存在读写障碍或基本计算能力不足;识字水平最低的一组人有百分之四十三生活于贫穷线以下,相对于识字水平最高的只有百分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