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目录里的数字颇多。“三”不必多说,从第一回“桃园三结义”到末回“三分归一统”,中间的“三顾草庐”“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都是关键章节。
其余数字亦都有,尤以五、六、七为多。如“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武乡侯四番用计”“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五丈原诸葛禳星”“汉寿侯过五关斩六将”“先主征吴赏六军”“七星坛诸葛祭风”“七擒孟获”“水淹七军”“袁公路大起七军”“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孙权降魏受九锡”等。
这当中,唯“四”比较受冷落。仅出现的一处“四番用计”,也只是七擒孟获的一部分,不具备独立意义。
老报人郑逸梅一九四八年出版了一部《三国閒话》,采笔记体方式,趣闻小品,熔于一炉。其中就有几篇专门统计《三国》中的“四”。比如关羽四次中箭、诸葛亮四次骑马、诸葛亮四次火攻等。饶有趣味,亦让人叹服专家读书之细。
如关羽中箭,多数读者只记得被曹仁射中右臂也就是刮骨疗毒那一次。其实之前还中过三次箭,第一次为韩福箭中左臂,第二次为黄忠箭中盔缨,第三次为庞德箭中左臂。再如诸葛亮,一般人印象中,都是羽扇纶巾坐在四轮车上。但他也有四次骑马:荆州城刘琦宅前下马,得长沙马上占课,上马退过金雁桥,攻天水郡上马出重围。
诸葛亮的火攻都是书中名篇。按郑逸梅的统计,包括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城、火烧藤甲兵、火烧葫芦谷四次。这都没有疑问。而最著名的火烧赤壁,没有算在孔明头上。此计虽先有黄盖周瑜等人议定,但若非孔明借得东风,则虽万事俱备亦万事休矣。孔明至少占半数功劳。合计孔明火攻起码算四点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