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大川集/“龢”与“和”\利贞

2023-08-09 04:0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现代中文环境下,好少看到“龢”字,所以当我拿到香港中乐团第四十七乐季的小册子,看着明黄的封面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毛笔字“和”,而在“和”之下又浅浅地印着一层如同水印般的“龢”字时,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龢”与“和”同音,都是“户戈切”。《说文解字》中说“龢,从龠禾声”,除了用来表音的“禾”之外,用来表意的“龠”是一种形状像笛子的古代乐器。所以,相比起主要指整体上和谐、平和、温和、柔和的“和”字,“龢”更专指来自音乐的“和谐”。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写道:“中国艺术追求之美,大多数产生于平衡和节奏对称。而中国音乐正好使人达至调和与节制,带出尚中和、和平之精神。”再看中乐团小册子的封面,“龢”下而“和”上,所寓意的不正是以“龢”的中国音乐,达到“和”的精神境界吗?

  再往后翻看中乐团这个乐季的节目——与“昆曲王子”张军联袂创作的《月满长生殿》,当典雅的“水磨腔”遇上现代大型中乐团。“梁祝65——何占豪与香港中乐团”邀请到年届九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曲何占豪教授亲自来港演绎。“乐旅中国”,作为中乐团品牌节目,将以中西大型乐器编钟与管风琴进行对话。编钟是被誉为“王者之音”的东方王者礼乐器物,而管风琴则常见于西方教堂,充满了宗教气息的敬天乐器。编钟与管风琴的对话,是东方与西方的对话。

  好的音乐会太多,不是一篇专栏所能尽录。好在香港中乐团的新乐季九月就要开始了,不用等待太久,就能再次进入“龢”与“和”的世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