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格尔尼卡》
巴勃罗.毕加索,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几乎人人皆知。不过《格尔尼卡》(Guernica,附图),这幅毕加索的巅峰之作,却并没有像他的名字那样为所有人了解。
《格尔尼卡》堪称“绘画界中的反法西斯宣言”,是毕加索接受祖国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委托,为一九三七年在巴黎举行的世博会西班牙馆而创作,是表现战争题材且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也是他长达四十多年艺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画作展现了西班牙内战的恐怖,表现了一场黑白的梦魇,梦中有发狂吼叫的女人;在痛苦中嘶吼的马;邪恶的公牛。所有的意象都因战争而支离破碎、扭曲了容貌,带有深深绝望之感。
“二战”期间,这幅画应毕加索的要求保存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此地悬挂了四十年之久,最终于一九八一年被移交给西班牙,并收藏在普拉多博物馆,直到一九九二年又转到索菲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收藏至今。然而,几十年来,这幅画一直采取“严禁拍照”政策。近期博物馆解除了这一禁令,也被视为新上任馆长塞加德(Manuel Segade)的第一个新举措。
博物馆发言人表示,“开放拍照是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而且拍照(或自拍)只需要花几秒钟,所以人潮的参观速度就会更快。”馆方希望年轻观众以他们自己习惯的方式参观博物馆,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来访。当然,这项政策目前还是实验性质,实际成效还有待观察,但“解禁”至今一个来月,暂时未见游客逾矩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