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七五九年,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写了一部讽刺小说《憨第德》。在故事里,主角憨第德有一位名叫邦葛罗斯的导师,他擅长于形上学、神学兼宇宙学,更是一名彻头彻尾的乐观主义者。哪怕大地震发生,并导致近三万人被困瓦砾,邦葛罗斯还是安慰幸存者说:“对去任何世界而言,这样子生活是最好的”。
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没有安慰到任何一个幸存者,而这又让我想起柳宗元的一篇文章,题为《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进士王参元失火,柳宗元竟然写了一封贺书?正是!
柳宗元写道,他接到了一个通知,知道进士王参元“遇火灾,家无余储。僕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弔而更以贺也。”柳宗元知道别人遇火灾,烧到家里一点也不剩,却在吃了一惊以后,从疑惑到大喜,并且决定将慰问改为道贺。何解呢?
在此,他还煞有介事地多说了一次:如果你的家真的烧得清光,真的一点也不剩的话,“乃吾所以尤贺者也”,意即他更要格外的向他道贺。究竟,这是什么道理呢?难道柳宗元与王参元有仇?非也。
柳宗元之后有所解释,而其主轴是:“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
这段说话的意思,大概是盛与衰是互相倚伏的,来去没有一定,而当人将有大作为之前,往往先要遭到困厄惊恐,如有大水、大火之祸,或小人的怨恨,但在经历劳苦变动之后,最后就会有光明。
柳宗元说,古人都是这样的。但我想,难道王参元可以因此道贺而得到安慰吗?这正如《憨第德》里的邦葛罗斯也无法以乐观主义去安慰到地震幸存者一般。
所以,乐观主义是错的吗?也不是。乐观主义可以是个人选择的处世态度,只是它不适用于安慰别人,尤其在别人面对苦难之时,乐观主义式的安慰,有时候格外叫人感到冷漠、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