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不觉,支援本地严肃音乐创作的香港作曲家联会已经成立四十年。这个一九八三年诞生的作曲家专业组织,原是一九七三年成立的亚洲作曲家同盟香港区会,创会主席是被誉为“香港新音乐之父”的林乐培。
为志庆不惑之年,联会组织一系列活动和计划。首先是成立“林乐培作曲奖”,由明年开始,每年颁发予四十岁以下获选作曲家,以纪念今年一月辞世的林大师。作曲奖宣布成立当日,由大师女儿林家琦接过联会主席梅广钊感谢状,以作启动(见附图)。
另一个活动名为“山区校歌计划”,通过与“教育扶贫志愿项目”合作,由十八位本地作曲家,为内地十八间位处偏远地区学校免费创作校歌。据悉首阶段的四首校歌已经完成,惠及湖南、河北等地学校。
志庆活动当然少不了演奏会。联会安排三场名为“传承.美乐之河”系列音乐会,一共演出二十多首不同风格的本地原创作品,每场都有一首由联会委约的世界首演作品。
首场音乐会上月二十七日在上环文娱中心剧院举行,笔者有幸躬逢其盛,欣赏了由七位本地作曲家、横跨六十年创作的代表作品,Nova乐团担任演奏。最早一首是林乐培一九六三年改编的《古舞曲三首》,素材主要是著名的《凤阳花鼓》,由小提琴、钢琴演奏。三个乐章快─慢─快传统曲式,一开始奏出大家熟悉的旋律,然后不断变奏,过程悦耳。鼓掌期间纳罕:如此精品,为何鲜有演出?
另一首“香港制造”的精品是纪大卫教授一九九一年创作的《变体》,翌年香港艺术节首演。长笛和单簧管首先奏出主题,然后钢琴加入,进行互动变奏,年过九旬的作曲家演后表示满意演出。
其他作品下期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