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无军旅经历的人来谈这个话题,显然有点大言不惭。不过我谈的不是真的教人“怎样当将军”,而是在读书时看到了当将军的不同做法,由此产生了一点感悟与读者诸君分享。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一篇文章中,对汉代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的用兵风格进行了比较,认为“李广训练部队用恩不用威,完全以个人感情去接纳、信任、教导部属”,“作战时,他的行军布阵采自由作风,不拘于一格”,常用骑兵“以机动性代替当时中国传统的行军布阵”,这种不无散漫的带兵风格和“自由主义”的作战方式,使得李广的部队“常获大胜”。反观程不识,带兵颇为“呆板”,“将部队按照最严格之训练,分成部伍,层层级级的指挥系统。部队出战时,总是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出战“以步兵为主,行军很慢,但很坚实”。两位将军统兵作战的不同风格,使得各自率领的军队“程不识所到之处旌旗变色,而李广所到之处则活力充沛”,结果往往前者“无赫赫之功,但也不致失败”,求的是个“稳”字;后者则“非大胜即大败”,对应的是个“奇”字。
不同的治军风格和作战方式,难说孰优孰劣。不过“就亲和力与团结力及对外作战的共拒性而言,李广军队的五千人可抵五万人之用,而程不识的一万人则永远是一万人,但也是绝对不致被打垮的铁军”,“具体而言,能居上风的时候,则是李广的军队较易成功。平常时候,程不识的作风可以维持不败”。
那么当将军,是应当以李广为“範”,还是成程不识“型”?这恐怕不能“教条主义”地去“纸上谈兵”,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各自的个性和军事理念“适当地调和两种风格”。当然“如何调和则又是另一门大学问”了。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战场”。我们做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但可以做自己的将军──“我的人生我做主”!在做主时如何“调和”李广範和程不识型,确实是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