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里/年年有余,餐餐吃剩\叶歌

2024-03-04 04:0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父亲分享了一个视频:一位老爷子面对满桌剩菜无可下箸,对老太太说要“签下生死状”才愿意把年前的剩菜吃到二月二。视频内容令人发噱,可也真切反映了欢度春节带来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国人重视农历新年,庆祝节日不遗余力。除了大量消耗烟花爆竹,也要大鱼大肉,为家人团聚准备丰盛的饭食。视频里的老太太提到,孩子春节回家探亲肯定要做点好吃的,年后孩子上班走了,老两口就只能和“流浪狗”合作,一起消灭剩饭剩菜了。

  故事可能略有夸张,但春节剩菜的确普遍存在。就连我家,尽管父母特意没多做菜,但节前来送肉酿面筋(象征圆满)和蛋饺(俗称“元宝”)的亲戚朋友有四五档,每人送的分量还都不少。加上家里原本做的,一时消耗不了,冰箱也放不下。父母转送了两批,剩下的到元宵节还没吃完。美国人感恩节过后也常有烤火鸡“滞销”问题,常听他们抱怨接下来要连吃一周的火鸡肉三文治,不过比起同胞们春节后连吃两三周剩菜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年年有余”代表了国人千百年的美好祝愿,但也折射出物质匮乏年代积累下来的焦虑忧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年深日久的集体无意识。人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听起来简单朴素,真要实现却很难。母亲至今还爱囤货,哪怕现在并不存在食品、日用品短缺的情况。不过,最好要在勤俭持家和健康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老吃剩饭剩菜貌似节俭,但存在健康隐患,只怕得不偿失。所以,新春到来,不妨试试“断捨离”,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