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园/“淡人”\蓬山

2024-03-13 04:03: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淡”,可谓深深卡在中国人的审美上。牡丹、芍药固然富贵华丽、香味浓烈,但高人一定要如兰、如莲、如水仙,色淡也味淡,才能透出高洁和脱俗。“非淡泊无以明志”,“君子之交淡如水”,也都是以淡为美。

  诗人们也不吝溢美之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长空淡淡如云扫,暮过田家风物好”都不消说了,真是风也淡,云也淡,天也淡。及至纳兰性德“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人也淡了,悠閒自得天地间。

  而今,年轻人之中,“淡人”群体兴起。这个“淡”,仍是低调的、宁谧的,但并不悠閒。看看窗外,天气是淡淡的;面前的桌子上,工作是淡淡的;突然砸到头上的幸运大馅饼,也是淡淡的。存在即合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高冷,也不迎合。这是一种精神写照、生活哲学、情绪心态,也被称为“淡学”。

  它似乎为饱受生活工作压力折磨的人,罩上了一层磨砂玻璃般的保护罩。对于外部世界,无需看得那么清楚;而外部世界,也就无法看清楚你。逐渐地,看淡一切,从被动变成了主动。一种微妙的平衡,就这样淡淡地降临了。龙井或乌龙都行,美式或拿铁都行,什么都不喝也行。不计较浓淡,才是真的淡。

  “淡人”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他们依旧在工作、生活中运转,甚至因此更加井井有条。一种平静稳定的状态,不是波涛汹涌,也不是死水微澜,就是缓缓地流淌。或者说,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自我呵护、自我爱惜,构筑了一个高度的自我。“欲望”去库存,也不给“激情”留空间,心理内耗反而减少了。当中虽有自嘲成分,但并非阿Q式的精神胜利,他们依旧保持清醒,清醒也是淡淡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