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创意来自“枯水期”\胡一峰

2024-03-13 04:03: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Sora掀起的讨论还在继续,人工智能的扩张大体是个剥洋葱的过程,属于技术的东西被一层一层剥掉,居于内核的创意显露出来,让我们愈发感到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力来自哪里呢?或许来自枯燥的处境。

  据说爱因斯坦的大部分科研创造来自于他的瑞士专利局当办事员生涯。刘慈欣在娘子关水电站工作时写出了《三体》。文豪鲁迅诞生于绍兴会馆抄古碑的岁月里。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大都也有枯燥人生的历练。周伯通被黄药师囚于桃花岛,无聊到了极点,自己和自己打架,创出左右互搏的高端武学。“江南七怪”义薄云天,功夫却不敢恭维,大概和他们一辈子深陷市井,耳濡目染过于丰富有关。

  今天我们网络化的生活,一点儿也不“周伯通”,却很“江南七怪”。公众号、短视频所组成的世界,比柯镇恶和他弟兄们讨生活的嘉兴小城要喧闹得多。活在这个世界里的我们,或许能感到乏味的疲惫,却绝无有力没处使的枯燥。而这种感觉,恰是刺激人创造力爆发的契机。套用一句名言:枯燥啊枯燥,不在枯燥中消亡,就在枯燥中创造。

  于是想起老子,他在两千年前就说五色五音令人目盲耳聋。想想那时候的生活,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广播,以今人的标准看,实在太枯燥了,老子却在这枯燥中预见了丰盛的隐忧。又想起北方郊野的河流,大都有枯水期,干涸的河床袒露成一条坑道,若只看一截,你几乎想不到这原来是河。春来夏至,河水涨起来,一下子活泼畅爽,鱼和鸟来了,草和花也来了,生机勃发,一截是一截的风光,一年是一年的景致,倒比那些常年不断流的更觉出新鲜。

  常年困在枯燥里,连修道的周伯通都受不了,但或许人该有“枯水期”,把一切喧嚣热闹暂且屏蔽,以内心的安静体会外界的安静,给创造的灵感一个野草般肆意滋长的机会,就像溪流缓缓迎接丰水期的到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