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窗帘约定\蓬 山

2024-03-20 04:03: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窗帘,除了遮光、保温外,还有特殊妙用。一九三○年,为了培养无线电通讯人才,中共中央在上海法租界办了一个秘密培训班,并挂出电器工厂的招牌以掩人耳目。但不久还是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了。

  当年十二月十七日,正当学员们练习收发报时,一群特务闯了进来。危急关头,一名学员趁特务不注意,轻轻将窗帘拉开了缝隙。而这正是与外来同志约好的暗号,表示发生了危险。负责培训班组织工作的“隐蔽战线传奇英雄”吴克坚(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走到弄堂口,看到拉开的窗帘,镇定自若,转了几道弯,摆脱了特务。

  无独有偶。解放战争期间,潜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的“红色特工”赵炜,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一九四七年,由于北平情报组织暴露,沈阳也受到牵连。赵炜立即前往秘密联络站商讨对策,发现所有窗帘都被拉上。这也是约好的示警暗号。赵炜没有犹豫,只身潜往解放区,历尽艰险逃离虎口。

  当然,这都是战争年代的特殊场景,却也说明了窗帘在传递信号方面的优势:简洁、明瞭、实用。如今,常有一些高龄独居老人在家中发生危险,数日后才被发现的悲剧。即便有社区义工,若天天登门,工作量太大。而老人往往不熟悉手机等社交工具,天天打电话也是不小的负赘。远程监测仪器等则涉及成本问题。

  北京西城的白纸坊街道就创设了“窗帘约定”的信号。与需要帮扶的独居、空巢老人,约定每天特定时间拉窗帘,来报平安。义工会在约好的时间在楼下巡查。若如约拉窗帘,则无需上门或打电话打扰老人,亦节省人力。一旦未拉窗帘,说明需要帮助,义工马上行动。这种方式并不复杂,却非常走心,没有曾经的惊心动魄,而多了人情温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