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樸散为器/“画喜神”\冯爱枝

2024-03-20 04:03: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小在农村长大,有两件事只要提起来就会毛骨悚然,一是给刚逝去老人穿寿衣,二是给入殓老人盖棺材板。我们村里有一位经常烂醉的壮丁,穿寿衣、盖棺材板都找他,全村好像只有他不怕,手上干活时还敢和死人说说话。

  在大家都有的这“两怕”之外,我比别人多一怕,就是拜年时磕头,不敢往各家桌上供奉的“祖宗”们的遗像看。遗像上虽然多是以前摸过我的头、打过我的屁股,我喊“太爷爷”“老奶”的人,但因为他们已过世,就连照片都不敢看了。由此,比起那位借烂醉壮胆的大汉,我一直对敢给死人画像的白面画师更多一分敬佩。

  今年过年,父亲照例把他的爷爷奶奶的画像拿出来摆上,因为天气返潮,照片有些皱巴,决定过了春节找老画师重新画一张。我对他说今天摄影技术这么方便,老照片也可以用电脑打印出来。父亲却坚持要找老画师,指着皱巴的老照片说,电脑能画这么像吗?

  曾祖父与曾祖母的画像是在他们去世时画的。人死之后都会有一张遗像,过去因照相技术落后,民间会请画师将逝者真容描绘下来,俗称“画喜神”。这些画像通常是用工笔画完成,和黑白照片效果差不多。有作家提及过具体过程,大致是死人断气后,请画师拿出熟宣纸在床前直接勾描,先起一个初稿,上面画出大致颜面,请亲人家属提意见,是胖了还是瘦了,颧骨是不是太高,眉毛是不是离得远了。画师按照意见修改之后,再请亲属看过,无意见了即可定稿。

  眼睛是人物肖像的精髓,画得像不像,全在眼睛。据说,在很多地方遗像的眼睛是过了头七之后才补上去。民间解释认为,逝者的灵魂在头七会返回家中,如果看见遗像上的自己就会附在其中。

  以前在乡下找画师并不难,十里八乡之内必有一位技法高明的画师,画出来的肖像形和神都很逼真。今天,随着照相技术的提高,民间不再“画喜神”,这种手艺人也不好找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