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迟钝的力量\胡一峰

2024-03-29 04:03: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钝感力”出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随笔集,意思是对某些事物和情境降低感受能力或敏感性,反应迟钝一些,“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与智慧。”这个概念已经流行几年了,我最近才注意到。如此说来,在这方面我是有些“钝感力”的。

  有人说,敏感与迟钝是娘胎里带来的性情,无所谓好坏。这话不错,但“钝感”之为力,指的正是对天性之运用,而这却取决于后天修为。于是想到多年前游山西平遥的乔家大院时,见过一块匾额,上书“学喫亏”三个大字,据说是乔家最后一代掌门乔映霞的教诲。生意如战场,胜败乃常事。吃亏与否是客观事实,“吃亏”而要“学”则是主动选择。细品看似自相矛盾的三个字,深意无穷。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的教训有时比成功的经验更深刻,也更让人受益。“学喫亏”不仅包含了接受失败、汲取教训,还藏着不惧失败、以可承受的代价换取收益的潜台词,就如打疫苗防感染一般。

  保持迟钝并从中获取生活的力量,用的是同一种思维方式。主动屏蔽外界的干扰,让个体的小世界清朗简单,心情与生活都会宽舒自在一些。而今,信息时时爆炸,耳目纷纷杂杂,我们尤须培养钝感力,免于无聊烦重之累。与人方便和与己方便,说到底是一块硬币的两面。钝感力强的人不至于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不会猜疑多端而深文周纳,不伤己也不害人,自然容易被接纳。

  不过,钝感力绝非麻木不仁,也非消极到底、虚无一切,而是“简单快乐地坚持自己要做的事情”。这大概类似于睡与死的区别吧。睡是为了醒时精力充沛,而不是堕入永久长眠。人生有限,钝感力本质上关乎价值排序和时间分配,不在无聊之事上花费时间,才能真正专注于有意义之事。那些择一事终一生的科学家、艺术家、大工匠,大多心无旁骛,都是钝感力强劲的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