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论及《红楼梦》的“价值”时有个精辟的论断:“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鲁迅肯定的《红楼梦》“价值”,在今天看来或许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文学作品写人物本来就是要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可是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和写法”中,人物常常被塑造成类型化的“扁平人物”──比较起来,创作于十八世纪的《红楼梦》能塑造出众多复杂丰满的“真的人物”,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就拿大家都普遍看“好”的晴雯来说吧,在她的身上就不“完全是好”。“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她的种种不幸自然是值得同情的,可是对于比她地位更低下的“小丫头子们”,她可是“覆製”着主子的做派甚至更甚。当她生病时她是这样对待“小丫头子们”的:“那里攒沙去了!瞅着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个的才揭了你们的皮!”把定儿唬得赶忙进来问“姑娘作什么?”坠儿“也蹭进来”,被晴雯看到了,不但一顿骂,而且叫她“你往前些!”等坠儿“往前凑了几步”,“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拿起一丈青来,向他手上乱戳”──坠儿遭她厌恶固然与自己手脚不干净有关,但晴雯撵坠儿出去时的那种决绝却是颇“狠”的:“今儿务必打发他出去。”当宋嬷嬷还想以“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他”来拖延时,晴雯的表现是“什么‘花姑娘’‘草姑娘’的,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当坠儿在宋嬷嬷的提醒下向晴雯和麝月磕头告别时,“她们也并不睬他”。
在贾府饱受冤屈的“奴才”晴雯,在有机会耍“主子”威风的时候,可是一点也不含糊的──而正是“耍威风”的晴雯和“枉担了虚名”的晴雯合在一起,才是“真的人物”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