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食色/暮年牛肉饭\判答

2024-05-15 04:03: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这一代人对牛肉饭的记忆,永远是纯粹又充满了复杂情感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内地,一切还懵懵懂懂的时候,一碗外来的“盖饭”重新定义了牛肉的“宽度”和“广度”,热腾腾的米饭上,甜丝丝的肥牛卷铺满一层,洋葱软嫩嫩趴在一边,一勺挖下一座宝藏山峰。借着汤汁,能不知疲倦地吃掉一整碗。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小资,只知道放学后一份牛肉饭,就是对自己奖励。

  现在想想,并不是饭有多好吃、有多惊艳,而是新鲜事物的降临,总能激活人性深层的探索慾。正值一切尚在萌芽,偏偏是百搭诱人的肥牛,在松散而寡淡的日式料理面前,显得鲜活、浓郁,哪怕是下馆子,也全是生活热火朝天的味道。殊不知在一个多世纪前,日本的明治天皇就已经带头狂吃炸鸡、牛排,让“高热量炸弹”持续成为主流,久久没能落幕。一碗饭就能成为一种味觉符号,这份食材居功至伟,不得不承认,即便是现在,烤肥牛、肥牛金针菇、韩式部队锅里的肥牛,也统统是最人气顶尖的“明星”,只能说岁月长河滚滚向前,唯肥牛这盏灯,始终没有暗淡过。

  许多年过去,当吃饱吃好都不用再费脑筋的时候,吃什么才变成核心讨论的问题。能选择的范围、形式越多,要求就越新奇苛刻,很少有人会为了一碗牛肉饭再专门去某家店,虽然对肥牛的喜爱未变,但信息狂轰滥炸过后,没有谁的菜单是“独门秘籍”。周末在家,冰箱里拿出薄切的牛肉片,用酱油、味醂加洋葱煮好,铺在米饭上,熟悉的香气便又飘回来了。虽然都说吃也能成为记忆,但人却很少回头看,因为前面的风景更好。

  我在年少的时候跟牛肉饭一起走过,如今它垂垂老矣,而我,也已不再青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