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伏牛山/以“祖”为名\乔苓

2024-05-20 04:03: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通过大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社会现象,比如有人好奇华人名字最爱用哪些字,统计就显示,“梓”“轩”“杰”“霖”“芷”“晴”“怡”“彤”等字在港人名字中名列前茅,对于内地人,“建”“伟”“丽”“红”“梅”“子”“涵”等则比较常见。

  在大数据统计里面,还有一个香港和内地都青睐的“国风”字,它就是“祖”字。如不信,可以看看明星榜上吴彦祖、王祖贤、王祖蓝、容祖儿这些熟悉的名字,或者数一数周边有无名字带“祖”的朋友同事,便知是否如此。

  因为慎终追远、敬天法祖的文化传统,华人喜欢以“祖”为名,既祈求祖先的福泽庇佑,亦表达要效法祖宗的懿德嘉行。

  笔者留意近两年的阅读和新闻报道,分开统计,在“某祖”的格式下,为人熟悉的名字里有大戏曲家汤显祖、“绍兴师爷”的鼻祖汪辉祖、专长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的瞿同祖、中国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的裘法祖,以及在“文旅局长卷起来”背景下走红的甘肃省文旅厅厅长何效祖等。

  而在“祖某”的格式下,知名的有《读史方舆纪要》的作者顾祖禹、提出“善未易明,理未易察”的理学家吕祖谦、金石学家潘祖荫(其祖父是曾任《四库全书》总裁的大学士潘世恩)、训诂学音韵学文献学家周祖谟,以及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和胡适之子胡祖望等。

  儒家经典《礼记》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生活里很多人骂人时,程度最重的词语里就有“数典忘祖”一词。从这个角度,上述以“祖”为名的实例,其实都是“本乎祖”与不忘祖的文化基因的直接注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