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食色/“狂徒”蚕蛹\判答

2024-05-23 04:03: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东北的社交语言里,有一套非常玄妙的“潜规则”,其中之一就是“吃不吃蚕蛹,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成为好朋友”。一只蚕蛹的友谊,能携岁月走街串巷,真心无惧地久天长。不管你是聚会家宴招待宾朋,还是地摊前笑谈人生,没有蚕蛹的餐桌上,都是“差点意思”、很难收场的。

  东北人对蚕蛹的偏爱能到什么程度?仅就辽宁省举例,据说每年生产的蚕蛹只有十分之一用在了纺织业里,其余全成了“不务正业”的盘中飧。不但有厨师们在这个领域各显神通,作为家常菜的“硬货”,也通常成为爸妈试炼厨艺的招牌款式。以至于每次去市场买菜,十有八九能在一众蔬果绿叶里,跟几盘憨态可掬、扭来扭去的小东西对上眼。而此时,一部分人已经脊背发凉、落荒而逃,但另一部分人,则早在脑海中把它迷人的烹饪画面回味了遍。

  新鲜的蚕蛹,怎么吃都不过分。做成菜,油炸和乾煸最常见,火候让每只蛹都刚好焦香酥脆,咬开薄薄的外壳,喷香的蛋白质瞬间爆破而出、占满口腔,在鹹和鲜之间达到最好的平衡。爆裂声是无与伦比的感观刺激,可实实在在的美味才是每个老饕的灵魂归处,如果你问东北人,蚕蛹好吃在哪,他们多半只会用一个字回答──香。越惜字如金,越彰显了它的独特地位。最让人难以自控的是,只要吃了,便会一个接一个,最后盘已见光,大家却还是咂咂嘴,觉得没过瘾。如果说白天的蚕蛹是保守的坚持,那夜晚的蚕蛹,才是馋鬼们最后的放纵。进了烤串的局,就必有蚕蛹的席,一串串的油亮散发出一阵阵狂妄的香,咬下一颗,分分钟让你体验一次唇齿的碰撞。这是烧烤摊前从懵懂到熟稔的成人礼,也是每个东北人心照不宣的记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