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竹门日语/声有相同\简嘉明

2024-05-23 04:0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笔者爱看模仿表演,例如模仿著名歌手唱歌、模仿著名演员重演经典电影片段,或透过扮相与动作,模仿时事热话的主角。模仿能力某程度是天赋,因为外在的着装、行为及神态可以透过观察和练习弥补不足,但要长时间模仿别人说话的声线和语调却很易露出马脚,除非天生拥有极其相似的嗓音。

  留意别人的声音十分有趣。有时看电视听到某人说话,觉得声音好像别的艺人,我会随即打开脑部资料库的大门寻找答案,考记忆之余还可以观察声音相近的人,其头颅大小、面孔形状、五官轮廓是否也有相似之处。这爱好绝不无聊,因为可从现实中验证家父教我的学理。

  父亲专研相学,严谨地注释了我国的相学奇书《冰鑑》。基于宗教之别,我没跟从他深入钻研相学与占卜,但非常佩服古人对容貌、情态和声音等方面的归纳分析,也认同声音可以反映性格、思想,甚至健康状况。那“大数据”绝对是古人的心血,更是文化的宝藏,不应以“迷信”就抹煞其研究价值。

  父亲在《冰鑑》注释中有言:“说话是声,散发四周是音,故音为声之余”,又将声音以五行分类,并详述各类的宜忌。“金音”要铿锵和润,忌嘶哑失音;“木音”要高唱宽和,忌尖锐如枭;“水音”要圆润清畅,忌断续不清;“火音”要焦烈嘹亮,忌乾暗无力;“土音”要雄浑厚实,忌沉重浑浊,奥妙精深的道理,都是智者给世人的忠告。倘若先天不足,就靠后天努力改善,练声提气,化腐朽为神奇。

  与声音有关的聆听、说话和歌唱能力,善用才是珍惜之道。人有相似,声有相同,话音可以模仿,但谈吐、措词、语气则关乎性情、内涵与修养,因人而异,可扮一时,无法伪装一生。然而声线是否悠扬悦耳,尚是其次;声音生发所表现的内容是否有理恰当、有利世道人心,甚至发聋振聩,才是学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