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珍惜气味\胡一峰

2024-05-31 04:03: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五官之中未被数字技术占领的还剩下鼻子和嘴。目之所视,耳之所听,早就以数字产品为大宗了。味道与屏幕的共谋之路走得却不快。

  影史记载,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出现了“有香气的电影”,宣传语号称“最难得的一次冒险,将会震撼你的五感!”原理是用几英里长的塑料管道将高浓缩香薰精油传输到每个座位上。精准卡住影片的情节点,通过观众席上的微型喷射口将香味释放。

  类似办法如今还在用。我在博物馆和旅游景点看过好几次4D或5D电影,“进入”炮火纷飞的战场时能闻到硝烟味,“沉入”江海之中又会闻到水汽味,比3D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实,机关还是在座椅上,扶手或靠背上的细孔会根据剧情喷出这些气味来。这让我想起八十年代的时候,家里有台小黑白电视机本已很稀罕,却又人心不足蛇吞象地羨慕彩电,于是,找一张彩色玻璃纸,蒙在电视机屏幕上,假装看“彩电”。

  人的鼻子能检测约一万种气味。同一种气味,不同的人闻到的感受常常不同。有人以为香的,有人却以为臭。科学家告诉我们,气味是极为微妙的东西,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就可以使味道从闻起来像玫瑰花变为像臭鸡蛋。而且,和颜色不同,气味无法通过一串编码一一对应。不过,前几年日本发明了嗅觉屏幕和味觉屏幕。当你看到屏幕上的食物时,伸出舌头在屏幕上舔一舔,便能尝到它的味道;看到水果时也能从屏幕上闻到它的香气。当然,这项技术还没有普及,味道与香气的种类也还有限,完全的感官沉浸体验离我们依然很远。

  话说回来,鼻子与嘴巴在数字化中的“落伍”,给我们保留了一块真切感受的“自留地”。古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是因为当时可“传输”的只有诉诸于耳朵的“话”,如今眼见也满是虚的了。对于空气里飘来的每一丝气味,更应珍惜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