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这一行业,在无尽的“内卷”下只能越来越快,上午下单下午送达,下午下单明早送达是“基本操作”,而同一时间,“慢递”也在悄悄兴起。准确而言,“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慢,而是一种延迟投递:写下一封信交给店家,店家会在你要求的时间寄出,这个时间可以是三个月、一年,也可以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当然店家的收费也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无论信是写给自己,还是写给家人、朋友,都是一颗在未来开花的种子,都是一种关于时间的浪漫。
记得自己曾经寄出过一封“慢递”,但具体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寄出的早已遗忘,似乎是在厦门鼓浪屿的某个夏夜,又似乎是在深圳某个被轻柔的音乐旋律和浓郁的咖啡香气所填满的优雅小店,写的内容也已遗忘,毕竟如果还清晰地记得,就失去多年之后收到那封信,再回忆起当时情景的惊喜,不是吗?
浪漫归浪漫,但我心中一直有一些疑问:“慢递”的间隔时间这么久,动辄十年三十年,十年三十年之后,那间店还在吗?如果这么长的时间中,店舖转手乃至倒闭,悠长又脆弱的浪漫由谁来承载和维系?又或者,三十年之后,我自己由于某种原因搬离了原本留在信封上的地址,而漫长的时光又早已让我将“慢递”抛诸脑后,根本想不起去通知店家更改地址,我又如何收到那封三十年前的信?我在飞奔的马背上向天垂直射出一支利箭,箭飞上天又落下的时间,马匹一直奔跑向前,箭的确落在了原地,但我已经不在原地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抱着渺茫的希望,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日子,收到来自“慢递”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