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樸散为器/嚼得苦菜根\冯爱枝

2024-06-26 04:0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老家的大哥一早打来电话,说侄儿考分有多少,进入大学本科批次是没戏了,询问专科院校是否可读云云。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认知,试着给出建议:“再复读一年?”复读,就是再读一年,明年再考。说着容易,但再“战”一年,日子肯定难捱。

  出生在考生最多的省份,又非捷才,第一次高考失利,我自己就复读过一年,高三(正常的话,这是内地中等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之后又一年,我成为学校里的“高四”生。不过不要紧,进入复习班,见到许多成绩未达预期的同学,彼此互道一声“你也来了!”就开启了携手并肩的复读生活。

  为了不干扰应届生的学习进度,复读生会单独成立新的班级。在复习班,“高四”生并非“元老”,因为一些学生第二次高考失利后还会再复读,他们是“高五”生,甚至还有即将四“战”高考的“高六”生。事情做到极端,往往让人印象深刻,我今天仍记得学校里的两个复读生:一位是学兄,前两次高考总是差几分就能上清华大学,第三年复读最终如愿;另一位是学弟,他复读了六年,最早的同学都已上完大学参加工作,他还在复读,也许是厚积薄发,这位经多年复读勉强上了普通大学的学弟依旧勤奋努力,现在天不负地在内地一家顶级研究所深造。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复读都遂了愿。

  以前挖苦“老秀才”,有一个笑话,讲县官考“童生”,至晚忽闻鼓角喧闹,问是怎么回事,看门人说:“童生拿差了枴杖,在那里争认。”多年一考再考,可不是童生都到了要拿枴杖的年纪?

  一些朋友可能会认为,青春无价,有学上即可,浪费在枯燥的考试上不值当。站在复读多年的这帮“老秀才”面前,我则充满敬意,为了心中更美好的未来,他们没有抱怨,而甘愿在今天吃苦,仅这般毅力、志气,就值得投去钦佩的目光。明代洪应明编著《菜根谭》,寄意“嚼得苦菜根,百事可为”。说一句“心灵鸡汤”:青年期齿利,不正是嚼得下苦菜根的时候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