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里潇洒不羁、风光无限的“宝总”胡歌,最近在电影《走走停停》中,出演一名职场情场皆失意的落魄青年,被调侃为“成功闯入窝囊废男星赛道”。
近几年,热播影视剧里不乏类似的人物形象,《第二十条》中理想和热血一再被现实击倒的中年检察官韩明,《我是余欢水》中为人处事低到了尘埃里却依然遭受命运玩弄的底层“小人物”余欢水,《年会不能停!》中在职场食物链底端见风使舵摸爬滚打的卑微“打工人”马杰,都是深入人心的“窝囊废代表”。
与以往冷面硬汉、酷拽帅哥、忧郁王子等类型主角相比,这些“人生失意者”通常饱受生活毒打,能力资质平平,社会资源有限,上升前景渺茫,即便习惯了夹着尾巴做人,生活还是像一艘不停漏水的破船。这种贴合大多数普通人的艰辛处境,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情,而剥离了压迫感、说教感的“窝囊废”人设,也变得既接地气又很讨喜。
细究起来,这股活跃于大荧幕的“窝囊废”风潮,更像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直观反映。一段时间以来,“窝囊废文学”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生活本想将我嚼烂,结果发现我入口即化”,“惹到我就算你踢到棉花了”,“你给我等着,过两天我就忘了”…… 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的这种看似发狠较劲、实则躺平认怂的话术,呈现出星爷喜剧的反差荒诞感,当中有对现实不满的小小反击,有向困境低头的无可奈何,有对传统强者和权力关系的戏谑解构,也有对单一成功标准和价值评判体系的拆解嘲讽。
有人认为“窝囊废文学”是“阿Q精神”的当代体现,但其实,当下年轻人发出“窝囊废”式自嘲时,并不是单纯的精神胜利。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社会普遍存在的“成功焦虑”和“面子文化”的反思,希望以坦然接纳失败、从容面对窘迫的生活态度,宣泄情绪,纾解压力。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喜欢发发感慨的这届年轻人,大多既不窝囊更不是“废物”,只是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时,学会不再内耗、以退为进、笑对人生,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