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三到港科大\叶 歌

2024-07-19 04:0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机缘巧合,从二○二三年开始的一年半内三次到访香港。第一次是二○二三年一月去香港浸会大学交流、调研,第二次是二○二三年十月到香港科技大学交流,第三次就是今年六月下旬又到港科大参加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学会的双年会了,这也是我第三次到访港科大。

  这次大会盛况空前,大咖云集。之前投稿、要求参会发言者就多达一千两百多位。主办方审稿后,有三百多位、来自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学者胜出。两天的大会,除了五个主旨演讲、一个圆桌讨论外,另有小组发言六十多场,各项数据都创下了双年会的历史纪录。这是疫情后线下举办的第一次大会,香港地理位置便利,景观风情独特,难怪新、老学者客似云来。

  国际学术会议的魅力不光在思想的撞击,智性的锤炼,更有其他更为重要,但却说不太清的“卖点”。开会地点是其一,一个有趣的东道主城市必定是加分项。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必是社交达人,不用如穿花蝴蝶,会场内外孜孜矻矻发掘人脉。有时灵光一闪,约稿、组团、科研新课题都不期而然由此诞生。

  疫后相见,即使“落花时节又逢君”也难能可贵。本次会面,彼此的面容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有的故人简直和从前判若两人。不由想到了李益的诗句:“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可能因为和诗中一样都是“劫后重逢”,大家总有说不尽的往事和今时,不觉暮钟响起。然而,既然我们都还在,来日赋归时也毋须叹“山重水复行路难,清风明月我独行”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