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国盃虽然结束了,但西班牙的热度可有增无减,不管是伊比利亚半岛的美貌、还是斗牛士军团的神勇,谁不想近距离去跟它说说话?用自己的脚踏遍万千道路,跟爱人共赴海明威笔下的“私奔之城”,最好还有美食为伴,把味蕾上盛开的花包裹在地中海的阳光里,再朝前探探头,就会有新的故事发生。
在每一个跳动音符里都会出现的Churros,就是孕育故事最好的温床。它出现在西班牙的各个地方,从街头到巷尾,从餐厅到路边摊,就算无法匹敌火腿和海鲜饭的名气,也有资本经久不衰,征服几乎所有远道而来的人们。毕竟,一日三餐容量有限,随性的甜品却可以无限续加,在人类共识的“两个胃”里,总有一方天地,要留给糖分和多巴胺携手起舞。
Churros译名叫吉事果,很多中国人把它戏称为“西班牙油条”。几条金黄的魔法棒插在敞口的小吃袋里,方便程度堪比香港街头的鱼蛋。不夸张地说,确实没什么称呼比这还要贴切了。据说,是明朝时期的葡萄牙人,将中国油条的做法带回了伊比利亚半岛,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把鹹口变成了甜口,抻拉面团的制作方式也被改良成了更西式的挤麵法。从味道上讲,闭上眼睛来一口,简直会惊叹油条他乡遇故知。不同是形状更细长,蓬松程度弱化,经过高温油炸极度酥脆,趁热蘸上巧克力酱或鲜奶油,绝对是热情明媚的加油站。据说在更早时候,牧羊人因为季节不同要迁徙和放牧,方便又好吃的吉事果就成了首选;而到了现代,这个血液里有一半是属于绿茵场的国家,依旧要跟着力挺的球队东征西讨,手拿一份“魔法棒”,边吃边看就成了主流。对他们而言,大概奔跑就是宿命吧,好在还有Churros陪伴左右。